logo
关心市场涨跌?你已经输在起跑线上
===2018-8-28 9:05:37===
股票市场在长期的时间段总是上涨的,估值只要不是太贵,买入持有往往是比频繁买卖更有利的选择。
陈嘉禾
许多投资者最喜欢关心的问题,就是市场的涨跌。最近大盘你怎么看?股市有大机会吗?人民币贬值A股是不是就不能买了?笔者从业多年,这样的问题几乎隔几天就能听到一次。
殊不知,如果一个投资者主要关心市场涨跌,那么他就已经输在起跑线上了。
在历史上,我们看到的大多数擅长股票投资的大家,比如美国的彼得林奇、沃伦巴菲特、日本的是川银藏、德国的安德烈科斯托兰尼等等,都非常善于挑选好的企业和股票,而不是选择市场涨跌的时点。
这些投资者的选股风格各有不同,彼得林奇绰号“股票多情种”,擅长选择各种不同的投资机会,沃伦巴菲特则擅长长期持有为数不多的优秀公司,是川银藏以他的乌龟三原则闻名,安德烈科斯托兰尼则常常宣传自己“擅长投机”。
但是,我们仔细观察,会发现这些伟大的股票投资者没有哪个是靠赌市场涨跌做成自己的事业的。他们不断寻找好的投资机会,有的是看重价值,有的是看重估值,有的则看重事件驱动带来的机会,但他们都无视大盘的涨跌,最终能取得远远超过市场平均水平的投资业绩。
举例来说,好的股票的长期涨幅,会远远高于一般的股票(比如大盘指数)。通过选择行业基本面更优秀、估值更低、股息率更高的公司,投资者往往能够获得高于市场的长期回报率。
假设股票市场的长期回报率是12%(对A股这样的新兴市场来说是比较中肯的一个数字),那么假设一个投资者能够每年比市场表现好8个百分点,达到20%,那么20年以后,他会取得37.3倍的回报,比股票市场的8.6倍整整多出28.7倍。
而如果我们看40年(这也是一般人从工作到退休的年限),20%的复利增长可以使整体回报率达到1468倍,同时12%速度增长的股票指数只有92倍的回报,两者之间相差1376倍。
这,就是8%的差距带来的区别。现在,我们还真的需要问,市场是涨是跌吗?
退一步说,即使一个优秀的投资者(或者更恰当一点说是投机者)只关心价格的方向(比如乔治索罗斯),他也不应该只关心市场涨跌的方向。
一个股票市场里有多少只股票?每天有多少交易机会?公司A的股价大跌,是不是市场反应过度?公司B的估值很低,可是公司C是不是更低?公司D涨了一倍,是不是投资者太狂热了?公司E的预计私有化价格是52元,可是市价只有47元,这里面有机会吗?如果我们只关心整体市
=*=*=*=*=*=
当前为第1/2页
下一页-
=*=*=*=*=*=
返回新闻列表
返回网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