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涛:美联储恐难再现2019年的成绩
===2025-3-31 10:30:58===
,这充分显示了他对关税武器的钟爱。然而,在产业空心化的背景下,对美国不能生产的商品普遍加征关税,将加大生产者或零售商对下游制造商或消费者成本转嫁的力度。若由于特朗普的一意孤行和被制裁国的针锋相对,其通胀效应就很难是一次性的。密歇根大学的调查显示,5年期通胀预期连续3个月环比回升,到今年3月份升至3.9%,刷新22年来的高点。
3月25日,芝加哥联储主席警告,如果美国债券市场投资者开始预期更高的通胀,将构成“重大危险信号”。面对特朗普关税政策的不确定性,美联储下次降息可能比预期的更迟。次日,FOMC票委、圣路易斯联储主席表示,目前还不清楚关税对通胀的影响是否会是暂时的,二次效应可能使美联储更长时间维持利率不变。
谨防经贸摩擦的紧缩效应
关税和非关税壁垒不仅会通过增加进口成本,推高本国物价,具有通胀效应,还可能通过减少出口需求,增加商业环境的不确定性,拖累本国经济增长,具有通缩(或经济紧缩)效应。因此,美联储期待的一次性通胀也不完全是海市蜃楼。然而,通胀的回落有可能矫枉过正。上世纪三十年代的美国经济大萧条就殷鉴不远。
矿业大亨出身的胡佛于1929年出任美国总统,提出了“让美国再次繁荣”的口号。面对1929年股灾引发的经济衰退,他于1930年签署《斯姆特—霍利关税法》,对超过2万种进口商品加征关税,平均税率从1929年的约38%升至1932年的59%,部分税率高达100%。胡佛还实行严苛的移民政策,从禁止移民进入美国,到后来驱逐移民。结果,美国出口额从1929年的54亿锐减至1933年的21亿美元。1930~1933年,美国经济和物价连跌了四年,实际GDP和消费者物价指数(CPI)分别累计萎缩26.3%和24.0%,失业率从1930年的7.8%飙升至1933年的25.1%。
显然,贸易战对大萧条难辞其咎。特朗普的贸易和移民政策与胡佛如出一辙,其通缩或紧缩效应不宜低估。近日,欧央行在议息会上分析指出:贸易紧张局势升级将抑制出口并削弱全球经济,以及全球贸易政策的持续不确定性可能会拖累投资,是欧元区经济下行的重要风险源;关税上调导致欧元区出口需求下降,以及产能过剩国家的出口重新转向欧元区,则可能对欧元区通胀造成下行压力。
贸易战将扰乱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布局,收缩各国生产可能性边界(PPF)。短期内,顺差国或将承受更大压力,加剧产能过剩,形成通缩趋势,却有助
=*=*=*=*=*=
当前为第4/6页
下一页-上一页-
=*=*=*=*=*=
返回新闻列表
返回网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