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美国“新次贷”大雷,哈佛、耶鲁引爆?
===2025-4-21 9:41:08===
。他们完全没有流动性,他们的钱被锁在完全不能动的地方。   高校动荡会否引爆“新次贷”大雷?   对私募股权行业来说,常青藤盟校一直是最重要的投资者之一。它们不仅提供大量资金,而且其投资决策通常被视为市场风向标。这些高校基金被迫退出将改变行业资金流动格局,可能导致估值重置。   尤其是,当前华尔街私募行业正在面临一场完美风暴,陷入资产套牢,交易僵局持续,估值危机、流动性枯竭的困境。   Apollo、Blackstone和KKR等私募股权巨头今年股价暴跌超20%,远超标普500指数跌幅。随着交易僵局持续,这些公司向养老金和捐赠基金等客户返还资金的难度与日俱增。   “新债王”Gundlach曾警告,美国可能正面临一场新的“次贷危机”,私募市场风险被严重低估。分析师Marko Kolanovic则在X上称: 私募资产的潜在波动性被掩盖多年。2020年,私募资产曾备受瞩目,但由于各国央行释放大量流动性,最终未出现任何问题。此后,私募资产规模持续增长。然而,若出现长期关税下行周期且没有央行救助,又会发生什么呢?再加上目前大学捐赠基金的状况。   “长期资本”神话破灭   EndGame Macro则分析了更深层次影响: 哈佛捐赠基金事件折射出美国机构资本更深层的结构性裂痕,而绝非仅仅是关于某所大学的新闻头条。若情况属实,因政治因素撤销免税地位迫使哈佛清仓其最流动的资产——股票,这将标志着精英捐赠基金在投资组合构建和地缘政治风险暴露方面的应对方式发生范式转变。问题的核心不仅在于杠杆(40%的私募股权敞口),更在于捐赠基金原本是“长期投资”的典范:缺乏流动性、享有税收优惠、免受政治干扰。而如今,这种隔离正在破裂。 历史上,耶鲁和哈佛在大卫·斯文森的引领下开创了“捐赠基金模式”,即减少公开市场股权配置、侧重私募、投资组合标的专业性强且不透明,专为长期投资视野优化。然而,该模式也严重依赖流动性溢价。如今,随着撤销税收优惠的威胁浮现,流动性反而成了负担。若被迫在脆弱的市场环境中抛售公开市场股票,可能引发二阶效应:对冲基金抢先交易、私募股权折价重估,甚至波及至由捐赠基金支持的风险投资部门(如与科技孵化器或早期加密货币基金相连的部分)。回顾2022年英国gilts(金边债券)危机期间的养老基金流动性争夺战,以及CalPERS私募股权减记周期,这一系列事件呈现出精英机构去风险化
=*=*=*=*=*=
当前为第3/4页
下一页-上一页-
=*=*=*=*=*=
返回新闻列表
返回网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