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22次谈及“等待”背后:美联储陷入两难境地
===2025-5-9 8:33:29===
显示,净出口对GDP的拖累接近5个百分点,创下有记录以来的最大负面影响。美国3月PCE物价指数同比增长2.3%,但同比数据的好转或受基数效应影响。   种种迹象表明,美国经济可能陷入“滞”与“胀”的泥潭。在此背景下,是侧重抗通胀还是稳增长?美联储在此之间艰难维持平衡。从当前的情况来看,鲍威尔心中的天平倾向了前者。   民生证券宏观首席分析师林彦表示,美联储也无法做到“未卜先知”——当政策冲击出现,“滞”和“胀”到底谁更严重,而从当前的数据来看,“滞”的风险是可控的,“胀”的分量还是更重一些。   展望后续,由于贸易政策本身及其对经济和通胀的影响存在巨大的不确定性,市场分析认为,短期内美联储可能继续维持观望态势。据有着“新美联储通讯社”之称的记者尼克·蒂米劳斯(Nick Timiraos)的统计,鲍威尔在新闻发布会上多达22次提及“等待”一词的不同表述,以强调美联储不会急于行动。   “美联储当前的最佳政策路径是,既要避免过早宽松,从而导致后续可能出现通胀失控;又要避免在经济已经实际下行后过迟应对,导致后续出现衰退。”东方金诚研究发展部高级副总监白雪表示,后续货币政策的走向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滞”与“胀”哪一个风险更大、更偏离目标。   美联储究竟还能等多久?   从本次新闻发布会释放的信号来看,美联储仍保持高度谨慎,短期内不会前置宽松。   在强调“不确定性”的同时,鲍威尔也排除了美联储采取“预防式行动”的可能。鲍威尔称,当前货币政策有适度限制性,认为“观望是很明确的决定”。这也预示着,在看到更多实质性数据之前,美联储不会采取“先发制人”的措施。   但等待太久难免会有“落后于曲线”之嫌。由于经济数据本身具有滞后性,美联储基于当前数据的政策框架也是滞后的。市场担忧,若美联储等到经济数据出现实质性放缓的迹象,再恢复降息,可能早已错失良机。   “当前,留给美联储静观其变的窗口正在收窄,过度观望可能会错失对冲经济下行风险的最佳时点。”工银国际首席经济学家程实表示,政策不确定性已在蚕食市场对美国经济中长期前景的信心,美联储当下面临的关键挑战之一,是如何在政策高度不确定的背景下动态调整货币政策路径。因此,美联储货币政策制定亟须强化前瞻性与主动性,通过持续评估多重冲击的滞后效应,提前研判政策调整的必要性、节奏与力度。   美联储究竟还能等多久?申万宏源宏观团队认为,未来,美国
=*=*=*=*=*=
当前为第2/3页
下一页-上一页-
=*=*=*=*=*=
返回新闻列表
返回网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