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风险“减压阀”:看汇率管理如何助企行稳致远
===2025-6-16 8:05:33===
  5月19日,山东青岛港,装载外贸集装箱的货轮驶出港口。 新华社图   ◎记者 黄冰玉   近年来,中国企业开拓海外市场的步伐不断加快。然而面对全球汇率市场的剧烈波动,企业潜在的财务风险不得不引起重视。   近期,《上海国际金融中心进一步提升跨境金融服务便利化行动方案》(下称《行动方案》)出台后,在沪银行机构加快向企业普及汇率风险中性理念的节奏,并通过金融创新综合服务,帮助企业规避资金进出的汇率风险,同时降低业务成本,让企业能够穿越市场波动,行稳致远。   汇率风险中性理念待强化   “近段时间外汇市场波动难以预测,赌汇率风险太大了。”一位公司财务负责人直言,以前他们常持币观望,择机在有利时点逢高结汇获取收益。   仅就今年二季度来看,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就呈现出不小的波动:4月初在美国贸易政策影响下,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承压,一度下行触及7.35,随后则一路强势上涨,短时间内陆续收复失地,最高触及7.16。   在这一背景下,盲目押注人民币汇率涨跌风险太大。然而,企业对于汇率避险仍有较多顾虑,“不愿避,不会避”,这也成了向外贸企业推广外汇套保业务的一个难题。不少受访企业对汇率避险有着自己的看法,比如,办理外汇套保业务,当市场汇率变动方向不利于企业当前持有的外汇头寸时,提前锁定可规避风险;但假如情况相反,提前锁定实际上就造成了损失。   虽然对于银行宣传的“汇率风险中性”理念已耳熟能详,但想要让这一理念深入企业负责人的心,还任重道远。   “之前从未有过套保经历,都是习惯即期结汇。”某电子元器件出口企业相关负责人坦言。   据了解,该企业与外方的结算币种为美元。2025年以来,公司签订了多笔出口订单,金额合计约2000万美元。这段时间,国际金融市场风云变幻,企业订单利润受汇率波动影响增大。在此背景下,该企业向银行寻求建议。   中信银行上海分行在了解客户出口业务、订单的实际情况后,为其制订了一套汇率避险方案。   “我们专门线下走访,向客户介绍我行的套保产品与服务。由外汇资金经理向企业相关员工进行汇率风险管理培训,详细介绍汇率套保的作用和效果,并协助客户建立规范的汇率管理制度和流程,
=*=*=*=*=*=
当前为第1/4页
下一页-
=*=*=*=*=*=
返回新闻列表
返回网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