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风险“减压阀”:看汇率管理如何助企行稳致远
===2025-6-16 8:05:33===
每日向客户发送外汇市场相关资讯。”中信银行上海分行相关负责人介绍。   今年4月,该行为这家企业开展了多笔到期日分别与收汇日期相对应的远期结汇,金额共计730万美元,提前锁定收汇的结汇汇率,到期按照锁定汇率结汇,企业成功规避了汇率风险。   “有了这次经验,后续我们会持续开展汇率风险管理,更好地发展主营业务。”上述企业相关负责人说。   市场波动加大阶段,恰是汇率风险中性理念推广的大好契机。   上海证券报记者梳理发现,外贸企业进行外汇管理的意愿在提升。数据显示,我国外贸企业外汇套期保值比例已从2021年的21.7%攀升至2024年的27%。Wind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已有超过300家上市公司公告开展外汇套期保值业务。   降低成本,消除后顾之忧   “不愿避”的症结,除了汇率风险中性理念尚未深入人心外,还在于成本端的压力。   对于中小外贸企业来说,这种问题更为普遍。跨境金融研究院院长王志毅称:一方面,中小企业本身利润较为微薄,办理外汇套保会增加额外的成本,使得中小企业对于套保的动力不强,更愿意主观判断市场走势去做结汇或者是购汇。另一方面,套保本质上是汇率的保险,作为成本项,在理念上仍需进一步推广。   考虑到企业的切实需求,政策端发力。去年,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四部门联合发布的《关于做好2024年降成本重点工作的通知》提出,加强政银担多方协作,共同降低中小微企业外汇套保成本。前述《行动方案》明确,加强融资担保机构和银行业务联动,由财政提供担保费补贴,降低企业外汇风险管理成本。   王志毅表示,这解决了企业办理外汇衍生品需要保证金的后顾之忧,能够减少企业套保所产生的资金占用成本。《行动方案》提及,鼓励更多银行接入平台直接报价,便利各类企业开展外汇业务。“这样一来,企业可通过平台直接对比多家银行的汇率报价,从而自主选择最优交易。”王志毅说。   某轴承机械公司是一家传统进出口企业,由于经常需要购汇用于境外采购,存在日元套期保值需求。该公司在上海银行有500万元普惠贷款尚未提取。恰在此时,上海银行推出汇率避险政策性担保业务。该业务由银行与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联动为中小微企业提供汇率避险增信服务,企业无须缴纳保证金即可办理人民币与外汇衍生产品业务,规避汇率波动风险。通过这项业务,这家轴承机械公司很快将剩余贷款额度转为办理衍生品业务,成功为自己的海外生意抢抓先机。   “直接把
=*=*=*=*=*=
当前为第2/4页
下一页-上一页-
=*=*=*=*=*=
返回新闻列表
返回网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