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险货币”地位不保?美元指数半年大跌10%创38年纪录,稳定币能否为它“续命”
===2025-6-30 9:00:33===
每经记者|岳楚鹏每经编辑|兰素英
2025年上半年,美国总统特朗普高调挥舞关税大棒,意图借“强美元”重塑美国优势。然而,事与愿违,6月26日,美元指数一度跌破97关口,为三年多来的新低。截至6月27日收盘,美元指数(DXY)年内累计下跌逾10%,创下自1986年以来同期最大跌幅。
随着全球央行减持美债、机构资金大举“脱美”以及特朗普试图对美联储的干预,曾被视作无可替代的美元,正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重新估价”。
加拿大皇家银行资本市场团队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以下简称“每经记者”)预测说,美元指数在2026年中期可能下跌至93至94的水平。而到2026年底,这一数字将进一步跌至90至91的水平。
美元霸权是否已经进入“黄昏时分”?稳定币是否真能为美元“续命”?
“避险货币”神话破灭
对市场而言,今年美元的下跌并非是寻常回调,更是其作为“避险锚”身份的动摇。
道富银行全球宏观战略主管迈克尔·梅特卡夫表示:“美元似乎正处于某种结构性衰退之中。”道富银行的数据显示,投资者目前对美元的悲观看法已达到新冠疫情暴发以来的最高水平,用银行业的话来说就是“减持”。
最近,交叉货币基差互换的变动也印证了市场对美元需求的显著减弱。这是一项关键的货币指标,反映的是在现金市场借贷成本之外,将一种货币兑换成另一种货币的额外成本。当市场对某种货币的需求增加时,这项额外成本或溢价就会上升;反之,当需求疲软时,则会下降甚至转为负值。
摩根士丹利团队在6月报告中写道:“近期交叉货币基差变动表明,投资者对美元计价资产的兴趣减弱,而对欧元和日元计价资产的兴趣增强。”
高盛也认为,欧元在交叉货币基差互换市场中可能变得比美元更贵——这将是过去二十年来的罕见现象。
投资者也在加速撤离美元资产。自今年3月底起,全球各国的官方机构启动了对美债的减持。
美国银行6月16日的报告显示,全球央行自3月底以来已累计抛售480亿美元美债,同时外国投资者在美联储逆回购工具中的持仓也减少约150亿美元。
与资金转向同时发生的,还有认知的转变。
瑞银资产管理公司全球主权市场战略和咨询主管马克斯·卡斯特利称,4月2日
=*=*=*=*=*=
当前为第1/4页
下一页-
=*=*=*=*=*=
返回新闻列表
返回网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