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21深度|鲍威尔的“遗产”
===2025-8-25 8:37:56===
用深衰退重锚预期;鲍威尔处在供给冲击+财政掣肘+中性利率可能上移的时代,目标是以更小社会成本稳住锚——从结果看,失业率的代价目前仍可控,但“慢半拍”的风格也让市场多走了几次“先松后紧”的情绪循环。   鲍威尔希望确立超越其任期的指导原则,美联储货币政策新框架长远影响几何?李徽徽预计,未来更像是“温和通胀+更高中性利率+频繁供给冲击”的世界,通胀锚2%的目标变硬、货币政策“小步快跑”、价格更活。这套框架不是为了让通胀更低,而是为了让对通胀的“制度性容忍度更低、策略切换更快”。对于经济是“稳住锚、少摇摆”,对市场是“波动更前端、溢价更长期”。   对于鲍威尔,李徽徽的整体评价是“战术合格、战略稳健的风险经理”,无论加息还是降息,整体偏后手,先等数据坐实,再大步修正。   在央行年会上,鲍威尔似乎已经开始反思。他强调,货币政策必须是前瞻性的。若劳动力市场或其他因素对物价稳定构成风险,采取先发制人的行动可能是必要的。   这也意味着数据依赖模式进入新阶段。李徽徽认为,美联储货币政策新框架本质上不是抛弃数据,而是数据依赖2.0版,也就是把“看数”升级成“看路径+看尾部”。框架删掉“就业短缺”的表述,明确允许先发制人;但同时强调“不走预设路线”。这意味着决策不再等CPI出来才动,而是用领先变量(工资黏性、非住户服务核心、通胀预期)、传导节奏(关税的递延累积)和金融条件指数来做小步快跑和滚动验效。未来美联储利率政策或更倾向“早一点、小一步”的微调,避免“晚很多、重一锤”,这既是FIT的精神,也是对后疫情时代教训的纠偏。   正如5年前谁也没有料到FAIT刚推出便走到生命尽头,美联储货币政策新框架能否在新的时代潮流中如鱼得水?时间会给出答案。赞誉与批评如影随形,鲍威尔的功过自有后人定论。责任编辑:吴俊阳
=*=*=*=*=*=
当前为第4/4页
上一页-
=*=*=*=*=*=
返回新闻列表
返回网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