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本轮周期美联储的决策难题
===2025-8-29 10:16:56===
率接近于零,并通过大量资产购买降低借贷成本,向市场持续释放流动性),直至通胀不断大幅上涨才于当年11月开始减少资产购买,次年3月才开始降息,拖了将近1年。这其实是忽视了当时新的突出现实:3轮共5万亿美元的财政纾困救助加上因疫情关闭停滞的供应及下降的劳动参与率,显然会导致通胀大幅上涨而非适度、温和上升。   这个思路使美联储在本轮通胀前期放弃了此前几十年行之有效的先发制人策略。1984年时任美联储主席沃克尔在经济复苏初期失业率仍高达7.8%时提高利率,避免了通胀压力,开启了近40年的价格稳定期。继任者格林斯潘在1994年上半年通胀率平均达2.5%时于年中急剧加息,震惊了金融市场。最近的一次发生在2016年12月,当年通胀率为1.3%,耶伦领导的美联储上调利率25个基点。正因如此,鲍威尔在演讲中强调:“我们继续相信货币政策必须是前瞻性的并考虑其对经济影响的滞后性。”   美联储当年对通胀形势的判断也部分来自预测的问题。去年鲍威尔在杰克逊霍尔总结本轮通胀时称当时大多数经济学家包括全球各主要央行都预测通胀是暂时性的。今年对关税的通胀影响,鲍威尔6月在国会听证时再次强调几乎所有机构和经济学家都预测关税增加将推动通胀上涨。但这些预测过于依赖理论模型而忽略了复杂现实,甚至用理论裁剪现实,在实践中并不时常管用。这一情况还体现在疫情后经济迅速恢复并引起通胀上升,美联储仍把最大就业放在首位,忽视了疫情后劳动参与率下降和补助造成就业难以恢复。修订版声明指出充分就业是“在价格稳定背景下可长期维持的最高就业水平”。鲍威尔强调:“我们继续相信为就业设定数字目标是不明智的,因为充分就业的最高水平不能直接测量,并且由于与货币政策无关的原因随时间变化。”   以上几个问题的共同之处在于忽视了美国本轮经济周期不同于以往的最大特殊性:此次危机的源头或许不是美国经济金融内生因素,而是疫情外部冲击。当然这些都是事后分析总结,现实决策很难精准。伴随着鲍威尔的任期临近结束,美联储未来的政策将如何调整,值得重点观察。责任编辑:郭建
=*=*=*=*=*=
当前为第2/2页
上一页-
=*=*=*=*=*=
返回新闻列表
返回网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