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美国政府停摆或将放大美元信用危机
===2025-11-7 9:37:36===
  据央视新闻报道,11月4日,美国国会参议院第14次未能通过联邦政府临时拨款法案,致使美政府“停摆”继续。到了美东时间11月5日0时,本轮联邦政府“停摆”进入第36天,打破美政府此前最长“停摆”纪录。   美国政府停摆的法律依据,在于1974年通过的《国会预算与截留控制法》(以下简称“该法案”)。根据该法案,联邦政府的每一笔支出,都需要得到国会的授权,如果联邦政府的资金需求和支出方案得不到国会认可,那么政府就得关门。   在此期间,大量政府雇员将会被迫开始无薪休假或者被裁员,除了看病就医等一些基本的保障外,政府公共服务基本停滞。本次停摆期间,美国境内出现了大面积的航班延误就是这一影响的最鲜活体现。   在美国历史上,政府停摆其实不是什么新鲜事。自该法案生效以来,因为总统主导的资金支出计划无法得到国会支持,美国政府已经停摆了二十多次。以1995年11月—1996年1月的停摆为例,由于时任美国总统克林顿推行的医保改革方案与共和党籍众议院议长纽特·金里奇存在巨大分歧,导致美国政府在三个月内连续两次停摆,最长时间长达21天。类似例子,还有2013年10月,奥巴马医改导致的停摆16天,以及特朗普第一任期内单次最长达35天的共两次停摆。   梳理历史上此类事件背后成因,有一个很有意思的发现,那就是美国联邦政府的支出计划,遭到国会否决的焦点,始终没有跳出医疗保险、社会福利支出和移民三大问题。   此次停摆也没有摆脱这一规律。现有资料显示,美国众议院此次第14次否决临时拨款法案的主要争议,就是医保和福利支出。根据央视新闻,参议院民主党领袖舒默本月4日在社交媒体上发文称,“400万美国人将完全失去医疗保险,共和党人应该为明年飙升的医保价格负责。”   尤其是随着“大而美”法案生效,民主党人支持的医疗、福利补助及“绿色补贴”等支出被大幅削减,利用《国会预算与截留控制法》的机制进行反击,是当前民主党人为数不多的趁手工具。   需要强调的一点是,虽然《国会预算与截留控制法》出台初衷,是试图限制政府的权力。但从实施效果来看,停摆根源在于美国不同群体之间诉求的尖锐对立,而并非出于对不断增长的政府债务的担忧。   给出这一判断的理由在于,虽然
=*=*=*=*=*=
当前为第1/2页
下一页-
=*=*=*=*=*=
返回新闻列表
返回网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