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七巨头,挑战美股七姐妹!差距正在缩小
===2025-4-11 16:55:14===
股价更是直接“开挂”。一部分互联网老将是因为找到了新战场:阿里巴巴(+55.3%):电商回血,云服务增长,AI大模型通义加速商业化;腾讯(+19.2%):游戏老本行回暖,AI新故事也有了——混元大模型落地、微信生态和DeepSeek融合;一部分则代表了中国制造出海:比亚迪(+47.3%):海外汽车销量上涨,固态电池技术突破;小米(+42.6%):手机业务全球前三,造车代表了新势力的速度;还有一部分代表了消费复苏+科技加持:美团(+2.7%)、京东(18.2%)、网易(15.6%)分别卡位本地生活、供应链物流和游戏出海,受益于消费复苏和政策刺激闷声发财。周卫总结,港股七巨头的推力有三个:政策红利(国内政策释放科技股和互联网平台活力、港股通渠道险资增量1.66万亿港元)+技术革命(大模型、电池等领域成本效率优势,形成产业链级竞争优势)+估值洼地(港股七巨头市盈率比美股同类低40%,但增速更快)。路线差异:“造工具”VS“挖金子”如果把全球科技竞争比作一场淘金热,长期跟踪中美科技赛道的投资人李志评价,“美股七姐妹是卖铲子(技术工具)的技术装备商,港股七巨头是挥锄头挖金子(终端产品)的实干派”,美股更多是靠技术驱动、全球扩张,港股还是应用为王、内需主导。美股七姐妹本质上是在做同一件事:向世界“卖工具”,按照核心业务(云和AI芯片、硬件生态闭环、社交广告)可以分为三大阵营:第一阵营是“卖算力”(微软、亚马逊、谷歌、英伟达):全球云服务60%以上的份额在微软、亚马逊、谷歌三家手里。英伟达垄断了90%的高端算力市场,全球头部AI公司都得找它买“子弹”。第二阵营是“卖生态”(苹果、特斯拉):iPhone贡献了苹果50%的收入,但最赚钱的还是AppStore抽成、Apple Pay手续费这些“过路费”;特斯拉则靠卖电动车绑定FSD自动驾驶订阅——这两家看起来是卖产品,但实际上是依赖品牌溢价+技术代差卖服务,现在正面临中国企业的贴身肉搏。第三阵营是“卖广告”(Meta):Meta用Facebook、Instagram织了张30亿人的“数据网”,靠AI算法精准投放广告,98%收入来自此。图源 / Unsplash港股七巨头则是另一套赚钱逻辑:从终端产品(电动车、手机)到服务(电商、游戏),主要“在自家后院挖金子”。它们兵分两路,一路主攻消费互联网的平台效应(腾讯、阿里、美团、网易、京东)
=*=*=*=*=*=
当前为第4/6页
下一页-上一页-
=*=*=*=*=*=
返回新闻列表
返回网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