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释放资本市场改革红利全方位赋能“双新”融合
===2025-6-20 9:38:05===
并购六条”,明确提出支持上市公司围绕科技创新、产业升级布局,引导更多资源要素向新质生产力方向聚集。   2025年5月,《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修订发布,进一步深化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市场改革,在简化审核程序、创新交易工具、提升监管包容度等方面作出配套规定。   中国银河证券策略首席分析师杨超认为,《重组办法》修改后,进一步激发了并购重组市场活力,不仅有助于活跃资本市场,也将支持企业转型升级,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杨超分析,一方面,针对新质生产力的纵向并购,即上市公司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等进行并购重组,有助于补链强链和提升关键技术水平的未盈利资产收购,引导更多资源要素向新质生产力方向聚集。另一方面,针对传统行业、头部企业的横向并购,有利于整合产业链资源,提升产业集中度。   立体化融资体系全面赋能   中国资本市场上,借助私募股权基金、科创债等创新金融工具推动“双新”融合的案例也不断增多。专家认为,资本市场形成的“股权+债权”“场内+场外”的立体化融资体系,可深度融合科技、资本与产业要素,在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中发挥重要的枢纽作用。   科创板已上市企业中约有九成在上市前获得了私募股权基金投资。积极推动社保基金、保险资金、产业资本参与私募股权投资,拓宽资金来源;推动基金份额转让业务试点转常规,优化实物分配股票试点和“反向挂钩”等机制,畅通多元化退出渠道……聚焦私募基金“募投管退”各环节卡点堵点,监管部门正精准发力、畅通循环,助力培育壮大支持创新的耐心资本、长期资本。   债券市场“科技板”的落地,进一步彰显多层次资本市场服务创新的鲜明态度。Wind数据显示,截至6月19日,全市场已发行上市超200只科创债,实际发行规模超过4000亿元。   东吴证券固收首席分析师李勇认为,科技创新债券发行主体拓宽、风险分担机制优化,大大增强了债券市场精准服务创新的能力,特别是对科技产业链上下游融资需求的全覆盖,有助于引导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   科创板“1+6”新政公布、创业板第三套标准启用,为未盈利创新企业开辟融资通道;“并购六条”与《重组办法》协同发力,加速产业链纵向整合与横向扩张;私募股权、科创债、REITs等工具构建的立体化融资体系,更以“耐心资本、长期资本”撬动硬科技攻坚……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资本市场正如活水之源
=*=*=*=*=*=
当前为第2/3页
下一页-上一页-
=*=*=*=*=*=
返回新闻列表
返回网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