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数字化技术让中国古文明焕发崭新生命力
===2025-6-23 8:10:57===
  新华社成都6月22日电(记者白瑜、余里在中国四川成都,4500年历史的宝墩遗址附近,农业科技人员正在通过智能检测平台监测一块稻田的产量。   在这座新石器时代晚期遗址,考古学家陆续发现了碳化稻谷、黍、粟等植物遗存。一粒粒饱经岁月风霜的种子见证了中国古文明悠远的农耕历史。如今,数字化技术让中国古文明焕发崭新生命力。   这是宝墩遗址展馆内陈列的约有4500年历史的碳化稻谷。(摄于2022年9月23日新华社记者 李倩薇 摄   宝墩遗址附近一公里处,四川农业大学新品种试验田里正孕育着高产稳产的水稻新品种——“天府胭脂象牙香”水稻。农业科学家通过AI技术建模,对不同杂交水稻品种进行模拟,相比于以前要等水稻长成才能检测科研效果的研究方法,大大节省了育种时间。借助无人驾驶拖拉机、无人驾驶移栽机、智能双系统分带喷施机和智能水稻测产平台等农机装备,科学家积极探索生物育种的新范式。   四川天府农博园投资有限公司农业产业部部长袁周平介绍,成都市建立天府农业博览园等文商农旅体融合展示平台,开展田间博览、精品农展、赛事会节、田园集市等,让田间地头变成文化消费新场景。   在成都平原的肥沃土地上,除了水稻,还种植着大面积的蚕桑、苎麻。这里是世界上最早发明养蚕、缫丝和织绸的地区之一。据史籍记载,远在春秋时代初期,古蜀人就把用蚕丝织成的蜀布和帛运到秦国进行交易。   在四川丝绸博物馆,陈列着长6米、宽1.5米、高5米的大花楼蜀锦机。它起源于中国唐朝时期,经线、纬线分别标注“1”与“0”,公元8世纪的织机中隐含着早期二进制的智慧密码。   历史的经纬线,正在新时代的数字光梭下重新编织。四川蜀菁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蜀菁馆是成都市蜀锦蜀绣传习所,一场传统与现代的对话在这里展开。该馆从2016年起探索用数字图片处理技术把客户指定的图案绘制成设计稿,再使用机器据此织造出蜀锦面料,最后由绣工在蜀锦面料上织绣。AI制图技术的引入,不仅大幅缩短了纹样设计周期,更确保了每件作品的唯一性。   “‘AI新锦绣’是应对市场化的作为,也拓宽了传统手工艺表达的可能性,让消费者变为共同创造者,从而让蜀绣进入千家万户。”蜀菁馆负责人钟明说。   文明的对话跨越时空界限。公元1024年,成都平原上诞生了世界第一张由官方发行的信用纸币“官交子”。如今,在成都市美术馆“美的森林——韩美林艺术展”,以古钱
=*=*=*=*=*=
当前为第1/2页
下一页-
=*=*=*=*=*=
返回新闻列表
返回网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