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活力中国调研行|向“智”!中国机器人“跑”起来
===2025-6-23 10:44:03===
  一场比工业革命更为深刻的人工智能革命近在眼前。中国机器人正加速“跑”起来!   带球对抗、过人、射门,进球了!1号球员高举手臂挥舞起来,庆祝自己连进三球的胜利。对手2号球员则显得有些“沮丧”,不停跺脚踱步。   在北京市机器人产业园(亦庄的“机器人大世界”前,“活力中国调研行”记者团最新观看了一场趣味足球赛,比赛双方是来自北京加速进化公司的人形机器人。正是这款机器人,让中国团队在今年3月的RoboCup机器人世界杯德国公开赛上夺得冠军。   绿茵场上踢出中国创新弧线,是北京机器人产业日新月异的一个缩影。目前,北京拥有机器人骨干企业400余家,其中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机器人企业、人形机器人整机单位数量均居全国首位。   行走在“机器人大世界”里,一幅未来生活的图景徐徐展开:这一边,工业机器人在传送带两头熟练地分拣、搬运货物;那一边,骨科置换手术机器人仅用5分钟就生成了精准的个性化手术方案;回到家,家政机器人正在制作汉堡、整理衣物……从技术创新到应用落地,机器人产业发展成果令人目不暇接。   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智能制造与装备产业处副处长梁洪郡介绍,近年来,北京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优势,实施“百项机器人新品工程”和“百种应用场景示范工程”,打造国内机器人技术创新策源地、应用示范高地和高端产业集聚区。   不止停留在“看起来很炫”,机器人产业正在加速融入生产生活实际。   仅通过单一小切口即可完成各类微创手术,独创的蛇形手术操作臂可实现弯转方向和角度的精准控制……在位于北京大兴生物医药产业基地的北京术锐机器人股份有限公司,一台台单孔腔镜手术机器人在这里诞生。   经工作人员简单培训后,记者坐上操作台,眼睛贴近内窥镜,手指轻搭操作臂,仿佛进入放大10倍的3D“游戏世界”:拇指和中指轻夹,蛇形臂牢牢夹住一个5毫米的小圆环;轻轻抬手,蛇形臂顺势而动,夹、抬、放,一连串精细的套圈动作便完成了。   2023年,术锐单孔手术机器人获得国家药监局上市批准,批准通报评价为“国际首创技术,有效填补国内空白”。“两年过去,术锐机器人已在全国70多家医院临床应用,参与完成1500多台手术,提高了医生操作精细度,减少了患者的手术创伤。”术锐机器人创始人徐凯说。   这是“创”的劲头,更是“破”的精神。2023年以来,北京已推动199种机器人创新产品在134种场景
=*=*=*=*=*=
当前为第1/3页
下一页-
=*=*=*=*=*=
返回新闻列表
返回网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