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活力中国调研行|向“智”!中国机器人“跑”起来
===2025-6-23 10:44:03===
实现应用落地,覆盖工业制造业、商业服务、教育、医疗、农业、园林等11个领域。2024年,北京机器人产业营收超过300亿元,同比增长近50%。   不只是北京,深圳、杭州、上海等地也不断发力机器人产业。目前,中国机器人产业已稳居全球第一梯队:连续11年保持全球最大工业机器人市场地位,机器人相关有效专利突破19万项,约占全球三分之二。全球人形机器人百强榜单中,中国企业占比超过三分之一。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培育具身智能等未来产业。作为具身智能最典型的应用载体,人形机器人已经成为领域内当之无愧的竞逐焦点。中国电子学会预测,到2030年,中国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有望达到约8700亿元。   “2023年人形机器人还在比谁能走两步,2024年开始比谁能跑,2025年则开始关注智能操作和服务能力,将快速向工业及泛工业、商业服务、家庭生活等领域渗透。”国家地方共建具身智能机器人创新中心副总经理李春枝说。   今年4月,北京举办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赛,吸引了世界的目光,也让一批国内人形机器人企业爆火“出圈”。夺得亚军的松延动力就是其中一匹“黑马”。   作为一家团队聚集了不少“00后”、成立仅两年的新锐企业,松延动力以“敢摔打、快迭代”的风格,在人形机器人赛道跑出“加速度”。“马拉松比赛后的一个月之内,我们就拿到了1000台以上的订单,目前,总合同额已经突破1亿元。在北京配套政策支持下,我们仅用三个月就实现批量化生产能力。”松延动力创始人姜哲源说。   一批机器人企业逐浪弄潮的底气,来自不断优化的产业发展环境。梁洪郡说,近年来,北京出台促进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的系列措施,对从早期研发、中试生产到场景应用全链条给予政策、资金、平台和服务等支持。   业内人士认为,2025年是人形机器人量产元年,随着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政策的不断加码,到2026年将迎来商业化应用爆发。   人形机器人产业化落地后,展示、销售、维修等配套服务和全生命周期运维如何跟上?北京又一次想在了前面、走在了前面:北京市机器人产业园(亦庄正在打造全球首家具身智能机器人4S店,构建覆盖机器人全生命周期的服务体系。目前,已有超过100家机器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明确表达了入驻意向。   敢为天下先!从机器人马拉松赛到机器人4S店,北京不断强化作为全球机器人产业高地的辐射力与吸引力。在开放场景与庞大需求的强力驱动下,这
=*=*=*=*=*=
当前为第2/3页
下一页-上一页-
=*=*=*=*=*=
返回新闻列表
返回网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