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空物流产业链正加速形成
===2025-6-25 10:43:37===
研发的EH216系列载人级自动驾驶飞行器,积极参与多个城市的低空物流与城市空中交通试点;微至航空科技(深圳有限公司专注于中大型通用无人运输机的研发制造和服务运营。
迅蚁科技副总裁张新纪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城市空中物流网络是一个新的运输时空和载具体系,可扩展现有物流服务边界,为更多高时效高附加值的同城商业提供支持。”
行业重塑之际,巨头之间的竞争更趋激烈。顺丰控股抢先布局,主动投入研发、参与标准制定、共建基础设施;京东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则通过引入产业资本推动无人机子公司建设,强化场景共建和平台能力输出;美团自年初起加速海外扩张,迪拜将成为其无人机配送首个国际试验地,计划新增2条至3条路线。
“未来3年至5年是窗口期。”一位创投机构合伙人表示,对低空物流企业而言,将“飞行技术、平台能力与场景运营”融合为一个体系,就能占据主导地位,“谁先上牌照,谁能跑出航线,谁就能在新赛道快人一步”。
同时,行业生态也在同步升级。珠海黑崎资本投资管理合伙企业首席战略官陈兴文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低空物流正撬动万亿元级产业生态。前端是硬件市场,包括eVTOL、货运无人机集群和空管系统研发;中端孕育了低空物流运营商、空域数据服务商等新业态;后端则拉动了‘低空新基建’的巨量投资。”
头豹研究院数据显示,随着监管法规的完善、认证手续的简化,加之人工智能、5G通信等新技术赋能,预计2030年物流无人机市场规模将近1500亿元。
跑通商业闭环
仍需翻过“三重山”
记者调查发现,要想将市场潜力真正转化为现实成果,低空物流仍需翻过“三重山”。一是空域管理难度高:我国低空空域改革仍在推进中,飞行审批流程、空域划设标准尚不统一;二是基础设施不足:起降点、充电站、飞行服务站等设施仍较为薄弱,制约了航线拓展能力;三是公众接受度有待提升:飞行安全、隐私采集等问题仍是用户心中未解的“疑虑点”。
为推动产业发展,多地已开始推进示范试点、基础设施建设与空域机制优化。例如,深圳计划到2026年建成1200个以上低空起降点,北京、四川、贵州等地也在试点“低空经济示范区”。
此外,低空物流的成本问题也成为其全面推广的现实门槛。一台高性能物流无人机的采购成本仍在数十万元级别,叠加其他支出,整体成本处于高位,商业模式的可持续性仍待时间验证。
如何让低空物流“飞得起”又“飞得久”
=*=*=*=*=*=
当前为第3/4页
下一页-上一页-
=*=*=*=*=*=
返回新闻列表
返回网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