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投融资相协调引导长钱向“新”集聚
===2025-6-27 9:04:23===
监会先后放宽了合格境外投资者参与境内商品期货、商品期权和ETF期权等产品的限制,持续拓展合格境外投资者可投资范围,更好发挥合格境外投资者制度的优势和吸引力,便利境外机构投资者特别是配置型资金运用适配的风险管理工具,促进外资机构对A股的长期投资。
在东吴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芦哲看来,通过丰富科创板相关的ETF和其他衍生品,能为投资者提供更多元化的参与方式和更有效的风险管理手段,提升市场吸引力和流动性,形成良性循环。
证监会近日表示,将支持在上海设立专门科技公司,建设新型资产管理服务平台,助力各类投资机构进一步提升投资和风险管理能力。
更大力度培育壮大耐心资本
加快构建更有利于支持全面创新的资本市场生态,既需要着力打造更具吸引力、竞争力的市场体系和产品服务矩阵,也需要更大力度培育壮大耐心资本,推进投融资综合改革。
社保基金、保险资金、产业资本参与私募股权投资力度有望进一步加大,进而增加对科技创新的资金支持。“应积极推动保险资金、社保基金等中长期资金入市,使其成为耐心资本重要的增量资金来源。”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田轩说,不同机构的资金特性存在区别,各有独特优势,需加以合理引导。比如,对于保险资金,可适当放宽股权投资比例限制,优化考核机制,鼓励其参与长期投资、价值投资。
同时,相关部门将推动基金份额转让业务试点转常规,优化实物分配股票试点和“反向挂钩”等机制,畅通创投机构多元化退出渠道。证监会日前修订发布的《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对私募基金投资期限与重组取得股份的锁定期实施“反向挂钩”,明确私募基金投资期限满48个月的,第三方交易中的锁定期限由12个月缩短为6个月,重组上市中作为中小股东的锁定期限由24个月缩短为12个月。
光大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高瑞东表示,通过引导社保、保险、产业资本等资金深度参与私募股权投资,优化基金份额转让机制等,将进一步拓宽科技企业融资渠道,推动科技、资本与产业深度融合,构建更有利于支持全面创新的资本市场生态。
=*=*=*=*=*=
当前为第2/2页
上一页-
=*=*=*=*=*=
返回新闻列表
返回网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