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脑科学到猕猴桃——中外联合实验室奏响“一带一路”科技合作交响曲
===2025-6-27 20:46:27===
路”猕猴桃联合实验室成立。双方围绕溃疡病防控开展联合研究,有效降低了四川等地的发病率。同时,针对新西兰潜在生物入侵风险,在中方果园共同研究茶翅蝽、桑白蚧等虫害的天敌和综合防控技术。
中国和新西兰双方专家在四川省德阳市一处猕猴桃试验田中查看植株生长情况(2023年12月15日摄。新华社发
技术交流方面,中方引进新西兰种质评价体系和标准化种植技术并本土化优化,利用南北半球季节差异实现全年全周期研究。这些合作提升了中方育种与病害防治水平,培养了专业人才,并为新方储备入侵风险病虫害防控技术,实现互利共赢。
“联合实验室的成果不仅惠及两国,更与全球特别是‘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共享,带来实实在在的农业改良。”中方主任庄启国说。中国已成功举办多次猕猴桃产业国际培训,吸引来自埃及、巴基斯坦等国科技人员参与,助力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猕猴桃产业发展。
位于亚欧大陆另一端的克罗地亚,有一个与四川九寨沟景观极为相似的“姐妹”——普利特维采湖群国家公园。这对“姐妹湖”的湖水清澈见底,呈现出湛蓝色,宛如镶嵌在亚欧大陆两端的蓝色宝石。
在“姐妹湖”的背后,中国-克罗地亚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服务“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守护着这两颗“蓝宝石”。两国研究团队通过国际合作,揭示了藻类等微生物塑造这些地质奇观的独特作用,同时深入研究气候变化与旅游活动对湖泊保护的影响,为世界遗产水系优化、保护贡献策略。
“生物多样性是人类生存发展的根基。”中方主任李家堂表示,实验室将秉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和“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核心理念,为建设美好世界贡献智慧力量。
从破解大脑奥秘到守护地球“蓝宝石”,从前沿研究到产业应用,从尖端科技到民生领域,这些联合实验室架起联通各国的新桥梁,成为国际科技合作典范。
=*=*=*=*=*=
当前为第2/2页
上一页-
=*=*=*=*=*=
返回新闻列表
返回网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