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从“缝纫机”到“直播间”:南通千亿家纺产业的经营逻辑跃迁
===2025-6-28 9:57:15===
  在被誉为“家纺之都”的江苏南通叠石桥市场,曾经的“麻袋装钱”时代已成记忆。中国证券报记者近日深入南通多家家纺企业调研发现,这座占据全球家纺产品60%市场份额的产业重镇,正经历产业升级过程中的阵痛:一面是根深蒂固的传统模式——产品缺乏创新、品牌溢价不足、利润率挤压;另一面,以80、90后“厂二代”为代表的新生力量正借力直播电商的东风奋力突围,他们手握高学历与开阔视野,执着于品牌塑造与创新设计,在快节奏的直播间里刷新着销售纪录,也重塑着行业的经营逻辑。   从零粉丝开播日销过万元,到单场直播销售额破百万元,再到粉丝7年累计消费30万元,新业态新渠道不仅带来了销量跃升,更催生了“信任经济”与柔性供应链变革。然而,转型之路并非坦途,如何摆脱低价泥潭、建立品牌溢价、保护知识产权?“在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我们会引导企业以品质为导向,共同维护‘南通家纺’区域品牌的美誉度,同时加强渠道创新,积极拓展直播电商等新兴销售渠道。”南通家纺业联合商会秘书长孙燕对记者表示。   家纺之都转型阵痛   “我公公从80年代就开始做家纺,当时都是拿着麻袋往家装钱。”顾她家纺主理人杜丽向记者描述着上一代的辉煌。作为“厂二代”,她和丈夫大学毕业后毅然返乡接班,却一度被质疑,“你们上了这么多年大学,回来还是蹬缝纫机?”   这份质疑背后,折射的是南通家纺产业的现实挑战。经过数十年发展,南通已形成从纺纱、织布、印染到成品加工的完整产业链,年产值超千亿元。叠石桥市场四期正在建设中,规模持续扩大。然而,传统发展模式的瓶颈日益显现。   产品同质化与利润挤压问题日益凸显。“行业竞争太激烈了,很多商家更愿意参考同行在做什么,很少增加创新投入。”觅糖家纺主理人李燕表示,产品同质化导致价格战频发。   而大量企业长期依赖外贸贴牌和批发,品牌溢价能力薄弱。比如,顾她家纺虽有自主品牌,但外贸订单利润率远高于国内电商,然而外贸的波动性却很大。   以80、90后为代表的新生代经营者不再满足于父辈几十年不变的模式。顾她家纺主理人杜丽强调,“我们最大的执念就是做品牌。”李燕则致力于打造“家纺界的小米”,追求性价比与设计美学。他们普遍拥有更高认知与更开阔视野,对创新和品牌建设有着强烈诉求。   尽管挑战重重,南通家纺深厚的产业根基和完备的供应链仍是最大优势。“在叠石桥,你今天要10万条被子,只要原料到位,第
=*=*=*=*=*=
当前为第1/3页
下一页-
=*=*=*=*=*=
返回新闻列表
返回网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