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算中心“狂飙”背后部分算力闲置政策引导市场调节双轮驱动成破局关键
===2025-7-2 9:05:45===
推理算力的需求指数级增长,部分已建成的智算中心在算力的软硬件结构出现难以适配新需求的情况,加剧算力供需的错配。
在燧原科技首席公共事务官蒋燕看来,搭建智算硬件设施只是起点,还需加强网络搭建、调度集成、系统运维等“软实力”。优质的算力服务依赖于完备的运营能力,尤其对于各地智算中心而言,运营是当下亟待提升的关键环节之一。
此外,当前算力互联互通仍处于建设阶段,释放区域需求是短期内提高算力使用率的重要途径。在此背景下,智算中心的选址成为影响算力利用率的重要因素。北电数智战略与市场负责人杨震向记者举例,在不同地区建设大规模计算集群的策略中,往往忽视了人才的地理偏好和实际需求。他指出,尽管有些区域的自然条件在能源供给和散热方面具有优势,但因为大模型预训练需要人工智能领域很多跨领域的人才,如果不能满足人才流动和生活便利等需求,即使硬件设施再完善,也可能难以吸引和留住顶尖团队对算力进行开发利用,这也造成地理空间上的错配。
深挖行业应用场景释放算力需求
业界呼吁,对于更好运营智算中心需要“起步即深耕”。受访行业代表认为,规划建设及生态布局要紧扣本地产业经济的核心需求,使人工智能技术切实转化为区域经济增长引擎,促成产业生态与经济产出的良性互动。而实现算力中心商业价值闭环的根本途径,始终在于识别并深耕人工智能的落地场景,以此作为推动本土产业和企业跃迁至智能化的核心抓手。
6月底,广东佛山南海桂城智算中心启动,这是地方立足当地产业优势,协同生态合作伙伴,激活本地产业智能化升级潜能的探索案例。杨震介绍,作为项目运营方,北电数智坚持“一地一策、一业一策”的思路,在当地政府部门帮助下,走入当地龙头企业挖掘人工智能赋能空间。
杨震认为,当某产业集群龙头企业率先落地创新应用并取得生产经营效率的提升,其他企业往往会迅速跟进,避免被市场淘汰。这种人工智能技术的落地并非单纯依赖政策优惠的吸引,而是通过实际的商业需求和市场潜力来吸引技术落地。“商机招商”模式,亦是国家一直倡导和期望实现的目标。
对于拥有成熟客群的建设方来说,做好应用牵引能极大提高新建智算中心的利用率。“在智算中心规划阶段,我们便把算力建设与实际场景结合在一起。根据不同应用的算力需求,规划并匹配适合的算力资源。”蒋燕指出,对于时效性较强的应用,可优先匹配低延时算力资源,以确保快速响应用户需求。而对于一些时效要求没
=*=*=*=*=*=
当前为第3/5页
下一页-上一页-
=*=*=*=*=*=
返回新闻列表
返回网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