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告别ESG报告“盖章机器”:新规给第三方鉴证机构戴上金箍
===2025-9-1 8:22:43===
劳工权益等专业领域获取支持。   信永中和ESG可持续发展合伙人周逸轩表示,以信永中和为例,作为此次准则模拟鉴证试点的5家会计师事务所之一,其ESG团队本身就兼具财务与环境可持续发展领域的专业能力,可确保鉴证工作质量。   保证鉴证的独立性是提高鉴证质量的重要保障,也是不可逾越的红线。杨歆雯表示,鉴证服务与咨询服务并非必然互斥,关键是守住独立性底线:实质上,咨询服务不得涉及鉴证指标的形成(如数据收集、运算系统搭建;形式上,需关注收费比例,若咨询收费远高于鉴证收费,可能影响鉴证程序的客观性,需建立内部“防火墙”。黄世忠建议,设置2-3年过渡期,初期允许鉴证机构同时提供咨询与鉴证服务,但需禁止咨询人员参与鉴证;过渡期后实施更严格的独立性要求,避免“既做裁判员又做运动员”。   市场人士预期,征求意见稿要求机构从严把关,行业优胜劣汰趋势将更加明显。周逸轩表示,因质量保障需投入足额人工与时间成本,低价竞争难以持续,未来行业将更注重质量导向。当前中国可持续鉴证市场价格竞争激烈,小规模机构因人工、技术投入等成本压力和胜任能力不足,未来或逐步退出,业务与人才将向头部机构流动。   黄世忠提醒,这一过程虽能提升行业整体质量,但需警惕垄断风险,建议政府部门采取“分层服务+协同治理”策略,即鼓励头部机构服务大型企业,同时引导中小机构聚焦区域性中小企业,通过政策补贴降低中小企业鉴证成本。   筑牢反舞弊“防火墙”   市场人士认为,在严把质量关的同时,可持续信息鉴证的反舞弊工作同样不容忽视。通过技术手段、跨部门协作与惩戒机制形成合力,筑牢反舞弊“防火墙”势在必行。   “舞弊识别始终是可持续信息鉴证工作中的难点问题之一。”周逸轩表示,可持续信息涵盖碳排放、员工多样性、供应链管理、伦理等多维度,大量非财务数据缺乏统一计量标准。例如,碳排放范围三(供应链间接排放的统计是目前市场公认的难点之一。如果再加上鉴证周期短,验证外部数据的真实性与可追溯性,将面临成本与人工的双重压力。杨歆雯举例,部分企业仅披露纳入政府在线监测的废气排口数据,隐瞒未监测排口或未覆盖污染物,若鉴证人员缺乏一线经验,易遗漏此类问题。   黄世忠表示,可持续信息中的气候转型目标、减排承诺等前瞻性内容更具挑战性。这类信息缺乏历史数据支撑,鉴证机构仅能评估模型假设、参数的合理性,难以判断目标能否实现,可能被企业利用、夸大绩效。  
=*=*=*=*=*=
当前为第3/4页
下一页-上一页-
=*=*=*=*=*=
返回新闻列表
返回网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