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有品牌热潮下,传统商超的转型之路是坦途还是陷阱?
===2025-9-2 20:17:32===
标准去做自有品牌,几乎是不可能的。山姆近期频出的品控下降事件,就是因为品控能力跟不上门店扩张的速度。在零售行业深度调整期,传统商超上市公司的业绩长时间承压。关闭低效门店、放缓扩张节奏成为业内共识,而门店调改、打造自有品牌则承载着传统商超寻求增长的希望。然而,押注自有品牌或许是一场豪赌,如果自有品牌未能带来预期的流量和利润,企业反而可能陷入更大的危机。为了打造自有品牌的价格优势,商超普遍砍掉中间商,实行直采,严格控制毛利。这导致超市在直采过程中往往是低毛利甚至零毛利,同时还要承担更多额外的费用。另外,供应链变革也将改变原来的回款账期,对超市和供应商的资金链都形成了较大考验。以永辉超市为例,其自营产品目前仍处于模仿阶段,缺乏独特的竞争力。尽管随着供应链变革的深入,永辉或许能带来一些不一样的产品,但打造自有品牌绝非一朝一夕之功。对于永辉和其他传统商超而言,如何在推动行业升级的同时,避免盲目追捧带来的风险,将是他们面临的重要课题。
=*=*=*=*=*=
当前为第2/2页
上一页-
=*=*=*=*=*=
返回新闻列表
返回网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