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当黄金成为谷子:情绪消费推高溢价机构提示隐忧
===2025-9-6 13:53:54===
业逻辑一直都是低成本、高溢价,通过粉丝经济实现价值变现。   这一逻辑在其他品类已被反复验证。以泡泡玛特为例,原材料成本不高的搪胶盲盒售价69元,公司毛利率超过60%;在谷子市场中,热门IP的徽章或者小卡价格也多在几十元上下。   “传统IP周边的材质决定了它们难以保值。”一位私募资深消费行业研究员表示,“但以黄金作为载体,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这一缺陷,让消费者觉得即使为IP买单,也不会完全打水漂。”   “痛金”的流行,也与年轻消费群体的观念转变密切相关。招商证券研报显示,从70后到00后,消费重心逐步由家庭转向个人,各代际支出中均呈现“悦己化”特征。70后在经济积累后倾向补偿性消费;80后受房贷和育儿压力约束;90后消费增长潜力更强,已成为潮玩、宠物等新消费赛道的主力军。随着这一群体逐渐壮大,消费品被要求同时承载情绪、社交和资产价值。   复旦发展研究院的一份研究同样表明,青年消费者主体意识不断增强,更愿意为兴趣和快乐付费。他们的偏好带动了“二次元经济”、文玩手串和潮玩盲盒等高消费品类的兴起。这类支出并非单纯挥霍,而是相较日常开销更大额、带有情绪属性的消费。   然而,当视角从IP周边转向黄金投资时,“痛金”的逻辑就显得不那么可靠。   当前“痛金”平均售价在1800元/克-2000元/克区间,定价远高于每克千元左右的普通金饰价格。这意味着消费者为相同重量的黄金支付了成倍的价格。   “从贵金属投资的角度看,这种溢价很难被接受。”一家期货公司贵金属分析师表示,“如果单纯从保值增值的目的出发,购买标准金条、金币或者进行期货投资是更理性的选择。”   更重要的是,“痛金”在流通性上存在天然劣势。尽管在二手市场上,一些限量版金质手办以高价挂出,但实际成交寥寥。在圈层之外,与标准化的投资金条不同,这类带有IP元素的饰品回收时往往只能按金价计价,IP附加值难以兑现。   趋势还是泡沫   面对“痛金”市场的火热表现,业内对其可持续性的看法并不一致。   乐观派认为,IP与黄金的结合代表了传统珠宝行业的创新方向。“年轻消费者正在成为黄金市场的主力军,他们的消费习惯必然会推动产品形态的变化。”上述资深消费研究员表示,“关键是要找到IP价值与黄金价值的合理平衡点。”   数据似乎也支持这一观点。世界黄金协会发布的报告显示,随着金价飙升,近年来,中国金饰需求(吨数持续走弱。但从金饰
=*=*=*=*=*=
当前为第3/5页
下一页-上一页-
=*=*=*=*=*=
返回新闻列表
返回网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