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矿期货杨宝宁:以“三方协同”破题实体企业“三重挑战”
===2025-9-6 14:29:00===
置,实现降本增效。
三是“数字化”提升服务效率。公司在开展广泛深入调研、深入了解市场需求和客户痛点后开发出五矿产业服务平台“五矿问策”,依托“AI+产业大数据”底座,为产业客户提供AI问策、行情资讯、套保套利、交割方案、期权策略等多元服务,构建从期货知识普及,到行情市场分析、策略辅助,再到期权方案输出的一整套全链条解决方案,旨在通过智能化手段赋能产业客户高效管理价格风险、优化期现经营决策从而提升市场竞争力,持续提升金融服务实体质效。
其中,“风险管理+产业协同”模式获得企业认可——五矿期货不仅帮企业避险,更依托中国五矿强大的产业资源帮企业稳定供应链,这正是金融服务“扩内需”的微观实践。
弥补“市场供给与实体需求”鸿沟
对于当前期货市场在服务实体经济中仍存在的堵点,杨宝宁认为,这本质是“市场供给”与“实体需求”的协同不足,主要体现在:
一是品种工具覆盖待拓展。部分新兴产业(如新能源材料、高端制造耗材缺乏对应的期货品种,区域特色农产品(如地方特色水果、经济作物期权工具不足,难以满足细分领域避险需求。
二是期现规则衔接待优化。部分合约的交割品级、仓单规则与现货贸易习惯存在差异(如某些化工品期货交割品与主流现货品质不符,导致企业“套保效果打折扣”。
三是复合型人才供给待加强。行业内既懂产业逻辑又通金融工具的人才缺口较大,实体企业内部风险管理人才更是稀缺,制约工具落地效果。
杨宝宁建议,可以通过“三方协同”的方式破局:
首先,在监管层与交易所层面,加快新兴产业品种研发,结合现货调研优化合约规则(如增加区域交割库、调整交割品级;
其次,在期货公司层面,深化“产业深耕”,建立“行业研究员+风险顾问”团队,为企业提供“现货诊断+工具匹配+体系搭建”全链条服务;
最后是社会各界层面,要推动“政产学研”合作。目前五矿期货已与多所高校共建“风险管理学院”,定向培养既懂金属、能源产业,又掌握期货技能的人才,未来将扩大至农业、化工领域。(本专栏由中国期货业协会、中国证券报联合推出
=*=*=*=*=*=
当前为第4/4页
上一页-
=*=*=*=*=*=
返回新闻列表
返回网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