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中工国际:“十四五”转型融合破困局二次创业谋新篇
===2025-10-18 16:20:14===
权商贷、中外混合银团贷款等方式促进一系列项目落地。   “在我看来,破局之路上最难的是融合发展。”王博坦言,融合发展不是简单的物理堆砌,如何形成协同效应,找准搭接点才是关键。“十四五”以来,中工国际积极推动中国中元和北起院这两家通过重组新进入公司体系的老牌院所进行融合发展,通过战略协同、价值协同和创新协同,持续提升工程全产业链能力,加速向“科技型专业化工程公司”转型。   “如何将设计、制造和工程总承包有效地链接起来,构建‘一体两翼’的发展格局,是我们思考的问题。”王博对记者表示,人是推动企业融合发展的重要载体,“十四五”以来,中工国际打破内部壁垒,将人才交流作为推动融合发展的关键一招,公司系统内部累计干部交流人数超过130人,有力促进企业文化、业务模式的碰撞和交融。通过人才、干部交流,加强了企业之间的沟通与联系,助力公司形成统一的价值观和文化理念,推动了业务的融合协同,干部能力也得到快速成长。   推动集成创新:“投建营”模式升级   “身处完全市场化竞争的行业,我们深刻认识到,唯有持续创新、久久为功,才能在复杂的环境中行稳致远。”王博表示,“十四五”以来,公司摒弃“大而全”的发展模式,深耕细分赛道,将科技创新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建立起覆盖公司全系统的科技创新管理体系。   王博介绍,四年来,在国机集团科技专项资金支持的基础上,中工国际也设立了科技专项资金,持续投入客运索道、仓储物流、起重运输、绿色低碳、市政环保等优势领域,一批面向市场的课题已完成验收,加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为公司长远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通过科技创新驱动“投建营”一体化模式升级,是中工国际在“十四五”期间应对行业变革、夯实高质量发展根基的重要路径。这一点在环保投建营业务领域体现得尤为突出。   王博告诉记者,经过四年多的努力,子公司中工环境科技已提前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环保水务投建营业务资产规模快速提升,在四川、江苏、河北等地陆续落地多个项目,运营收益稳定。在清洁能源工程方面,乌兹别克斯坦两个垃圾发电项目已全面启动,合计总投资约4.75亿美元,预期投资收益率远高于国内同类项目。此外,在索道工程方面,公司投资、制造、建设、运营的第一条索道新疆阿图什天门脱挂索道项目已通过国家索检中心验收,项目于今年9月进入试运营阶段。   “我们推动集成创新,整合中国中元一流的咨询设计能力、北起院的先进装备
=*=*=*=*=*=
当前为第2/3页
下一页-上一页-
=*=*=*=*=*=
返回新闻列表
返回网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