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源证券孟鹏飞:人形机器人迈入量产把握赛道投资机遇
===2025-10-18 18:51:10===
程作为参照,其表示,2015年前后工业机器人国产化启动时,外资份额占比超90%,而现在人形机器人从起步阶段就实现了供应链自主可控。他认为,当前人形机器人产业已清晰地呈现出“技术定型+订单落地+量产筹备”的递进逻辑,2026年行业需求有望实现五到十倍增长,这正是产业化启动的典型特征。
政策加持和“车机协同”双轮驱动
在产业加速的背后,政策支持和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协同效应成为两大核心驱动力。孟鹏飞表示,中国对人形机器人产业的支持力度全球领先,这种支持不仅体现在顶层设计上,更落实在真金白银的投入上。
孟鹏飞表示,政策的系统性与精准性尤为突出,国家层面,以“揭榜挂帅”机制推动关键零部件突破,要求企业与院校联合攻关的技术必须面向产业化应用,避免了实验室技术与市场脱节的问题。地方层面,以上海等为代表的先行地区已出台实质性支持政策,通过模拟调查筛选产业链重点企业,在研发补贴、生产制造、应用推广等环节给予定向支持,近期更明确将核心零部件纳入重点扶持范围。
目前,政策效能在订单与产能上有所体现,除优必选的亿元级订单外,宇树、智元、云深处等企业也凭借各自的技术特色获得行业批量订单。孟鹏飞认为,这种“政策引导+市场验证”的模式,既降低了企业初期商业化风险,又为后续规模化推广积累了数据与场景经验。
此外,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协同效应也为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注入新动能。孟鹏飞表示,这具体体现在三个维度:一是数据层面,特斯拉积累的120亿公里路面数据可直接赋能机器人环境感知;二是技术层面,FSD自动驾驶系统与机器人AI大脑实现底层复用;三是供应链层面,汽车产业的大规模制造能力与成本控制经验,可直接迁移至机器人生产。
协同效应已催生明显的产业集聚,人形机器人板块表现突出的公司,多来自新能源车产业链。孟鹏飞表示,汽车零部件企业在电驱动、精密加工和制造等领域的技术积累,可帮助其快速切入机器人核心部件供应体系。这种模式不仅降低产业试错成本,更缩短量产周期,让新能源车产业成为人形机器人的“技术托底者”与“降本推动者”。
聚焦头部企业与核心部件
面对市场对产业进度与投资价值的关切,孟鹏飞结合产业规律与数据逻辑给出了清晰判断。在产业节奏上,他将特斯拉OptimusGen3的定型视为关键节点,今年年底到明年上半年将是产业分水岭,一旦OptimusGen3正式定型,2026年有望实现
=*=*=*=*=*=
当前为第2/3页
下一页-上一页-
=*=*=*=*=*=
返回新闻列表
返回网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