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民保从“持续扩容”转向“存量迭代”
===2025-10-21 15:23:51===
作用,同时,要实现惠民保的长期可持续发展,还需要直面逆选择风险、部分地方参保率下降等挑战,持续优化运营,实现多目标平衡。
前7个月仅推出9款
惠民保的起源可追溯至2015年,其于2020年才在全国范围内迅速铺开,并在多地首次上线此类产品,因而广泛进入公众视野,因此,2020年也被业界认为是惠民保元年。至今,多个惠民保产品已经运营了约5年。
《知识图谱》显示,截至今年7月底,在现有惠民保产品中,仅有9款为今年新增产品。同时,因运营不善而淘汰的产品也明显减少。例如,2023年停售的惠民保产品超70款,今年前7个月仅有12款产品停售。这意味着惠民保已结束高增量、高退出时期,进入了低增量、低退出的稳定发展阶段。
对此,浙大城市学院副教授林先平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当前惠民保市场正在从快速扩展期转向理性发展期,这种转变是健康的市场调整过程。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创新与风险管理研究中心副主任龙格则认为,这表明惠民保市场从“扩张期”进入以存量运营和精细化管理为主的“平稳期”,市场重心从“增量开拓”转向“存量迭代”与“体验优化”,预计离真正的“成熟期”还需3年至5年时间。
价格变化方面,《知识图谱》统计结果显示,目前运营的惠民保产品有141款采用“单一定价”模式,平均价格为95元,较2021年统计的约60元均价有较大涨幅。对此,林先平认为,当前保费上涨是保障范围扩大、理赔经验积累后的合理调整。在龙格看来,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成本压力。
从产品保障和服务来看,在近年来的发展中,特药保障是惠民保产品的重点创新领域之一。《知识图谱》显示,每款惠民保产品平均覆盖41种特药、28种适应症。在169款基础版传统惠民保产品中,超过80%已涵盖特药责任,特药适应症以恶性肿瘤为核心,同时积极拓展罕见病保障。同时,越来越多的惠民保提供“多版本”供消费者选择,并通过“加油包”拓宽保障范围。
直面两大挑战
从最初的试点至今,惠民保制度已走过10年时间,广泛推行也已有约5年时间。业内人士认为,在提升人们医疗保障水平、完善我国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方面,惠民保发挥了重要作用。当前,该制度也面临着一些制约因素,需要持续完善。
其中,如何克服逆选择风险最受业界关注。惠民保产品普遍设置了极低的投保门槛,只要是当地医保参保人群,投保基本不限年龄、不限既往症。同时,多数惠民保产品采取
=*=*=*=*=*=
当前为第2/3页
下一页-上一页-
=*=*=*=*=*=
返回新闻列表
返回网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