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观中国|绿电奔涌!注入中国发展新动能
===2025-10-21 15:55:59===
连绵山岭,风机叶片迎风飞旋
戈壁滩上,光伏板如海洋般铺展
绿色电能
在中国大地蓬勃发展
7月3日拍摄的贵州金元仙水窝农业光伏电站一隅(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陶亮 摄
实现“双碳”目标
能源是主战场
“十四五”以来
我国能源事业
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和历史性成就
可再生能源体系全球最大
新能源发电装机规模历史性超过煤电
新能源产业链不断健全
8月19日,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宁夏—湖南±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宁电入湘”工程投产送电。该工程是我国首条获批的以输送“沙戈荒”风电光伏大基地新能源为主的特高压输电通道。这是8月19日拍摄的“宁电入湘”工程配套新能源项目(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冯开华 摄
位于库布其沙漠里的内蒙古鄂尔多斯市杭锦旗朔方新能源大基地(6月6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连振 摄
近年来,我国产业含“绿”量持续提升
截至2025年9月
累计培育国家绿色工厂6400余家
绿色工业园区近500个
8月14日,在重庆市涪陵区的“国家级绿色工厂”重庆南瑞博瑞变压器有限公司,工作人员在车间内调试新生产线。该企业先后成功研制35kV、66kV天然酯绝缘油变压器,以生物降解油替代传统矿物油。新华社记者 唐奕 摄
在山东承曦新能源技术有限公司制片车间,工人在查看产品(3月18日摄。新华社记者 范长国 摄
能源转型加速跑
离不开科技创新
“十四五”时期
我国新能源等技术装备领跑全球
新能源专利数占全球四成以上
光伏转换效率、海上风电单机容量等
不断刷新世界纪录
7月10日,在国家能源集团天津龙源新能源有限公司渤化光伏电站,工作人员在检查光伏发电板。新华社记者 赵子硕 摄
这是位于山东省莱州市海域的海上风电项目(1月7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徐速绘 摄
新型储能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截至2025年上半年
我国新型储能装机规模约9500万千瓦
5年增长了近30倍
8月24日,全球首座“超阶零碳建筑”——特来电总部基地项目在青岛投入使用。该建筑通过一体化光伏幕墙、梯次电池储能和新能源汽车放电协同等技术,实现了100%绿电自给自足,每年可
=*=*=*=*=*=
当前为第1/3页
下一页-
=*=*=*=*=*=
返回新闻列表
返回网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