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银河证券:锚定产业周期破局金融赋能实体经济发展
===2025-10-23 12:09:00===
商品业务上面临着“迂回进场,但止于通道业务”的困境,中国银河证券通过子公司协同、境外布局等方式,正努力打破这一局限。中国银河证券正积极通过自营投资与客需业务结合的方式进行创新尝试。
中国银河证券创新投资总部商品团队负责人马凯从实战角度分享了构建大宗商品投研框架的经验。他表示,分析大宗商品价格需从供需基本盘、金融折现属性、库存周期、宏观流动性四个维度综合考量。近年来,大宗商品交易的难度显著增加,根源在于供给曲线变得陡峭,导致价格易暴涨暴跌。
他建议,在这种市场环境下,多强空弱的对冲策略可能比单边趋势交易更为有效。对于后市,他认为部分大宗商品经历多年下跌后处于估值低位,但短期供需格局仍不支撑大幅上涨,建议关注原油产业链的结构性机会等政策带来的工业品对冲机会。
探寻破局之道
在论坛上,多位专家一致认为,大宗商品市场已进入一个由宏观债务周期、全球地缘局势、产业政策与能源转型共同驱动的复杂新阶段。投资者需打破传统周期研究的范式,在理解结构性变化的基础上,敏锐捕捉金融属性与实物属性交织下的投资机会。
美国嘉吉中国能源分析师冯源在分析全球煤炭市场供需时表示,当前煤炭价格已测试出明确的需求曲线与成本支撑。在中国,部分地区煤外运的铁路成本已到价格底部,加之产业政策对产量的有效调控,共同构成了国内煤价的强支撑;海外市场同样因低价引发了多地供应的收缩。在需求端,预计中国发电量将维持5%-6%的年均增速,而新能源发电占比提升反而可能因天气等因素加剧火电的波动。此外,东南亚国家的人均用电量增长,将为海外煤炭需求提供长期增量。
原油与成品油市场方面,阿格斯成品油高级分析师李亭亭,EnergyAspects原油分析师、中国石油市场负责人孙嘉南进行了深入解读。李亭亭表示,中国油品需求增长由化工原料驱动,呈现“炼油利润上扬、化工利润下滑”的鲜明对比。国内“减油增化”趋势与出口配额限制,使汽、柴油供应趋紧,裂解价差维持高位。孙嘉南认为,尽管市场普遍预期全球原油在今明两年将面临累库,但累库幅度存在分歧,且供应端面临的下行风险可能超预期。值得注意的是,重质原油的供应相对偏紧,地缘局势对贸易的扰动将持续为市场带来摩擦成本。
罗黎明表示,中国银河证券未来将努力发挥好连接金融与产业的枢纽作用,一方面助力传统行业提质增效,加快与新质生产力融合,焕发新生机;另一方面,积极支持新能源、新材
=*=*=*=*=*=
当前为第2/3页
下一页-上一页-
=*=*=*=*=*=
返回新闻列表
返回网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