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优化资本结构上市银行扎堆赎回优先股
===2025-10-23 13:56:13===
权的影响因素有哪些?华源证券分析师廖志明表示,银行优先股通常没有到期日,但大多设有赎回条款,规定发行满5年后,银行有权选择赎回。这种安排给予了银行资本管理的灵活性,使其可以在资本充足且融资成本下降时赎回高成本的优先股,并以更低成本的资本工具替代。同时,监管规定明确“商业银行不得发行附有回售条款的优先股”,这意味着投资者没有将优先股卖回给发行银行的权利,强调了优先股作为永久性资本工具的特性。从监管角度看,根据《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规定,银行行使赎回权必须确保资本充足水平符合监管要求,且需事先获得监管部门的批准。这一规定防止银行盲目赎回导致资本不足,维护银行体系的稳健性。   廖志明进一步分析称,截至2025年9月16日,在历史发行的共35只银行优先股中,目前仅中国银行2只优先股、兴业银行3只优先股、齐鲁银行及华夏银行优先股已赎回,其余发行满5年的银行优先股尚未赎回。此外,截至2025年9月16日,只有齐鲁银行优先股是在第一个五年期期满时主动赎回。大部分银行未行权可能主要因为:一是系统重要性银行的资本要求较高;二是再融资时间成本较高,若统计董事会发行预案至实际发行的时间间隔,商业银行境内发行优先股平均需13个月,发行永续债需3至6个月;三是再融资利率可能高企,其他一级资本工具的持有方主要以理财、基金、保险等资管产品为主,尤其是通过理财产品互持较多,而优先股、永续债在会计认定上为权益类资产,具有期限长、净值波动大的特点,在资管新规严控期限错配、产品净值波动压力的约束下,现阶段资管产品主动买入永续债、优先股的意愿不足,如果银行集中赎回优先股并发行新债,可能会导致发行失败或成本飙升。   永续债成资本补充主力   回溯银行业资本补充历程,优先股曾是市场青睐的“香饽饽”。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境内市场共发行银行优先股35只,募集资金总额合计8391.50亿元。从历史合计发行规模来看,中国银行、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光大银行及建设银行为前五名,分别为1600亿元、1150亿元、800亿元、650亿元及600亿元。   上述35只银行优先股的发行日期集中在2014年11月至2020年1月,此后再无新的银行优先股发行。有机构指出,这可能是因为2019年银行永续债推出后,由于其发行主体要求相对较低且发行方式为公募、涉及的投资者更广而且交易相对便利,对银行优先股形成替代效应。值得注意的是,
=*=*=*=*=*=
当前为第3/4页
下一页-上一页-
=*=*=*=*=*=
返回新闻列表
返回网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