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绿色醇氢破局:液态阳光甲醇提供绿色燃料
===2025-10-23 14:12:37===
.TRS_Editor P{}.TRS_Editor DIV{}.TRS_Editor TD{}.TRS_Editor TH{}.TRS_Editor SPAN{}.TRS_Editor FONT{}.TRS_Editor UL{}.TRS_Editor LI{}.TRS_Editor A{} .TRS_Editor P{}.TRS_Editor DIV{}.TRS_Editor TD{}.TRS_Editor TH{}.TRS_Editor SPAN{}.TRS_Editor FONT{}.TRS_Editor UL{}.TRS_Editor LI{}.TRS_Editor A{}   利用可再生能源制氢、将二氧化碳加氢转化为绿色甲醇,是实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技术路径。该甲醇由太阳能转化而来,又被形象地称为“液态阳光”。   全球第一个液态阳光技术大规模工业化示范项目——二氧化碳加绿氢制甲醇技术示范项目已于2024年11月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开工建设,预计2026年9月建成投产。   该项目由中煤集团联合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启动,总投资约40亿元,投产后预计每年可生产10万吨液态阳光甲醇。   绿色甲醇作为清洁能源潜力巨大   二氧化碳加绿氢制甲醇技术是水泥、钢铁、化工等行业实现碳减排的有力手段,也是二氧化碳资源化利用的典型过程,同时是一种长周期、大规模的储能技术。   首先,随着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量的增加,电网的稳定性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将可再生能源制氢进而合成为甲醇的思路得到了政府和企业的大力支持,被认为是就地消纳的良好途径。   其次,液体燃料甲醇的使用在节约煤炭、石油等不可再生能源的同时,也缓解了能源危机,促进了能源领域的可持续发展。   再次,对于水泥、钢铁等行业的二氧化碳减排,按照目前技术只有依靠碳捕获和封存来实现,而二氧化碳加绿氢制甲醇技术提供了新的资源化利用路径,因此在今后较长一段时间内,可催生水泥-化工联产、钢铁-化工联产等新发展模式。未来,随着生物质碳资源的开发、直接空气捕获二氧化碳技术的进步,以及海运领域等自回收二氧化碳技术的进步,液态阳光甲醇将更具生命力。   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甲醇表观消费量超过1亿吨/年,但绝大多数来源于煤制甲醇。据预测,若当前甲醇合成全部由液态阳光甲醇替代,则每年可实现3亿吨至4亿吨的二
=*=*=*=*=*=
当前为第1/3页
下一页-
=*=*=*=*=*=
返回新闻列表
返回网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