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信托“破”与“立”中启新程
===2025/11/13 16:24:51===
原标题:聆听四十余载信托潮涌 照见百年资管沉浮
上海信托“破”与“立”中启新程
10月底的上海,空气中弥漫着桂花香味,矗立于外滩建筑群的上投大厦在深秋的雨雾中更显沧桑质感。这里曾是大陆银行旧址,如今是上海信托的办公地。中国证券报记者跟随中国信托业协会一行走进这座见证百年风雨的历史保护建筑。
无论是大厦外墙上隐约可见的旧时纹路,还是保护完好的大陆银行金库,抑或是雕梁画栋颇具北方古建风格的议事厅,仿佛都在无声诉说着民族金融的时代变迁。站在大厦顶层远眺,浦西与浦东一江之隔的新旧景观交相辉映,恰如这座建筑本身的特质,既承载着厚重历史,又涌动着鲜活生机。
上投大厦从民国时期的金融旧址,演变为如今信托行业转型的前沿阵地,其百年沧桑本身就是上海信托乃至中国信托业发展的生动隐喻——历经高速增长的喧嚣,如今在转型浪潮中褪去旧模式的桎梏,以历久弥新的姿态焕发新的活力。在“十五五”发展蓝图引领下,这座百年建筑里的上海信托,正以深厚的历史积淀为基,在财富管理、慈善信托、养老信托等领域探索前行,书写着回归本源、服务民生的新故事。
高速发展的隐忧与“不立危墙下”的风控定力
回溯中国资管百年历史,信托并非是金融市场的新业态。早在20世纪30年代,这一兼具利他属性的行业便已在中国落地生根,与银行、保险混业经营,是中国资管发展史的见证者与参与者。
上海信托作为上海改革开放后成立的第一家本地金融机构,发挥了先导者和孵化器的作用,在对外筹措建设资金、推动浦东开发开放、大型基础设施建设、引进外资外商、组建地方金融国企等方面贡献了重要力量。
在上海信托党委书记、总经理陈兵看来,上海信托和信托业的40余年发展历程可归纳为三个关键阶段。
“第一阶段是20世纪八十年代初至2007年,彼时信托业主要为地方政府投融资提供服务,还扮演着政府投资控股平台的角色,信托公司兼具金融控股与投资功能。同时,这一阶段行业迎来大洗牌,自2002年开始,机构数量从2000多家锐减至68家,资产管理规模普遍偏小。”陈兵介绍。
陈兵认为,信托业第二个发展阶段是2008年至2019年,这是信托业高速发展期,业务规模迅速增长。在这一阶段融资类信托成为主流业务,随着中国房地产市场崛起、政府平台融资需求扩大,信托业与房地产、政府平台、资本市场深度绑定,全行业资产管理规模从2008年的约
=*=*=*=*=*=
当前为第1/4页
下一页-
=*=*=*=*=*=
返回新闻列表
返回网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