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未盈利科技企业须有明确的衡量标准
== 2025-3-21 15:57:49 == 热度 195
日前,证监会在召开的相关会议中指出,要“增强制度包容性、适应性,支持优质未盈利科技企业发行上市,稳妥恢复科创板第五套标准适用”。个人以为,支持优质未盈利科技企业上市是值得肯定的,但对于何为优质科技企业,需要有明确的衡量标准。
自设立科创板及新股发行实行注册制以来,更具包容性的上市条件开始在我国资本市场面世。在此前的核准制时代,实现连续盈利是一家企业能够上市的最基本条件,但注册制在科创板开启试点之后,这一禁锢被打破。注册制从科创板至创业板,及至在整个A股市场全面铺开,既是资本市场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市场进步的重要表现。
科创板股票上市规则设置了五套上市标准,主要包含市值、营收、净利润、现金流、研发投入等方面的考核指标。由于有的上市标准并不包含净利润指标,因此即使是未盈利的亏损企业,也是可以在科创板挂牌的。像2020年7月份挂牌的寒武纪-U等企业即是如此。该公司2019年巨亏11.79亿元,但由于符合科创板的上市标准,丝毫没有影响到该公司在科创板挂牌。
客观上,从现实案例看,符合前四套标准并在科创板挂牌的企业不在少数,但第五套上市标准由于在实践中并不好掌握,因此按照第五套标准上市的企业少之又少。科创板第五套上市标准为:预计市值不低于人民币40亿元,主要业务或产品需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市场空间大,目前已取得阶段性成果。医药行业企业需至少有一项核心产品获准开展二期临床试验,其他符合科创板定位的企业需具备明显的技术优势并满足相应条件。其中,预计市值一般不会存在问题,但“市场空间大,目前已取得阶段性成果”如何进行界定,显然是存在一定难度的。这也是很少有企业愿意采用第五套标准的根本原因。毕竟,难以界定,企业通过审议就存在重大不确定性。对于拟上市企业而言,个中的风险也是不言而喻的。
此次证监会在支持优质未盈利科技企业上市方面既强调了增强“包容性”,也强调了“适应性”问题,显然也是有的放矢的,实际上也意味着监管部门有意为这类企业的上市打开方便之门。毕竟,像AI、人工智能、大数据、芯片等,才是今后科技发展的主战场。支持这类优质未盈利的科技企业上市,也是资本市场支持实体经济、支持科技进步的应有之义。
当然,此次证监会强调要支持优质未盈利科技企业上市,并不表明未盈利的科技企业都可以上市,其着重点则在于“优质”。未盈利的科技企业较多,但称
=*=*=*=*=*=
当前为第1/2页
下一页-
=*=*=*=*=*=
返回新闻列表
返回网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