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维2025:中国上市公司品牌新思维”系列报道丨多家知名企业推进“反内卷”“简单”定义品牌新法则
== 2025-3-24 9:49:07 == 热度 188
文化,三是员工行为,四是表达沟通。他还指出,“反内卷”是企业改善社会形象的一个方面,但不完全等同于重塑品牌形象。 “品牌形象更全面地涵盖了企业的业务、价值观等方面。长期来看,领先企业通过规范加班行为,将外部压力转化为内部自觉行为,从而有助于品牌建设,但这只是初步的修改和修饰行为。”蒋青云说。 “反内卷”并非反竞争 “反内卷”是一种“躺平”的姿态吗?这是相关话题被广为热议的一个问题。 联想集团在《这里的夜晚静悄悄》中表示:“不打卡,灵活办公,不会形式主义地要求几点下班。但这不等于鼓励‘躺平’,因为我们一直相信真正的竞争力来自科技创新,而非无意义的内耗。”赵磊对此表示认同。“‘反内卷’并不是反对竞争,而是反对无效的内耗式竞争,通过简化工作方式去除冗余和无附加值的工作,员工就能将工作重点放在核心项目上。”赵磊说,“除了工厂端,美的已经不考核员工的上下班打卡,而是关注员工能否创造价值,包括能否给用户和客户提供价值。我们的KPI(关键绩效指标)和绩效要求都围绕创造价值展开。” 名创优品相关负责人也表示,“反内卷”并不意味着降低工作效率,而是通过减少不必要的内耗和形式主义,让员工能够更加专注于核心工作,从而提升整体效率。“反内卷的最终目的是通过优化工作环境和文化,激发员工的创造力和积极性,实现企业与员工的共同成长。”他说。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背景下,“反内卷”需要企业在效率和人性化管理之间寻找新的平衡。对此,王小毅建议企业构建“双螺旋增长模型”,即员工福祉与商业效率的协同进化。他表示,在制度保障层面,实施“核心工时+自主时段”的弹性工作制,并建立线上工作平台“离线权”保障机制;在技术赋能方面,通过大数据分析构建员工能力图谱,实现个性化职业发展路径规划,同时引入流程自动化工具和智能系统,将员工从重复性工作中解放出来;在文化建设层面,推动管理者从传统的“监工”角色向“赋能者”转型。 蒋青云认为,员工是企业品牌的展示者和代言人,他们的整体形象、行为模式以及对社会的看法都构成了企业的雇主品牌。 “如果将员工品牌意识与顾客品牌相结合,将构成企业最核心的部分。企业不仅要将员工视为劳动力交换收益的提供者,还要视其为公司的核心资产和‘发展的银行’。”蒋青云说。
=*=*=*=*=*=
当前为第3/3页
上一页-
=*=*=*=*=*=
返回新闻列表
返回网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