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底线——西部脱贫地区“5年过渡期”一线观察
== 2025-4-11 8:31:33 == 热度 187
.TRS_Editor P{}.TRS_Editor DIV{}.TRS_Editor TD{}.TRS_Editor TH{}.TRS_Editor SPAN{}.TRS_Editor FONT{}.TRS_Editor UL{}.TRS_Editor LI{}.TRS_Editor A{}      今年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5年过渡期的最后一年。动态监测、精准施策、东西协作……进入过渡期以来,我国始终保持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牢牢守住了脱贫地区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的底线。   强产业、稳就业、促增收……从八桂大地到云贵山区,从内蒙古大草原到青藏高原,一揽子帮扶政策带来的变化正逐渐转化为脱贫地区群众的美好生活。   如今,站在关键节点上,脱贫地区干部群众鼓足了干事创业的热情,以更加昂扬的奋斗姿态,积极开创百姓富、生态美、产业兴的未来新图景。      底线更牢:动态监测精准帮扶显实效   去年1月,一场突如其来的山体滑坡自然灾害给地处我国乌蒙山深处的云南镇雄县塘房镇凉水村带来不小的损害。   村民陈朝举一家面临因灾致贫的风险。“看到家乡受灾严重,当时特别绝望。”一年多过去了,每每回想起,陈朝举仍心有余悸。   抢险救援全力以赴,防范因灾返贫致贫风险也是重中之重。   镇雄县委书记肖顺兴说,各级迅速启动应急救援机制,根据群众受灾情况分类管理。按照“缺什么补什么”原则,及时制定“一户一策”,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底线。      这是一张拼版照片,上图为:位于云南省昭通市镇雄县县城的雄俊园小区;下图为:镇雄县塘房镇凉水村村民陈朝举在雄俊园小区的新家中(2025年2月11日摄。新华社记者林碧锋摄   低保救济、生活补助、住房保障……包括陈朝举在内的当地13户受灾群众均纳入动态监测帮扶。   今年1月,他们相继搬进县城的安置房,生产生活又重新回到正轨。“政府救助解决了不少困难,我们有信心把日子越过越好。”陈朝举说。   一直以来,因病致贫、因灾致贫、因学致贫是我国脱贫地区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风险。记者在调研中了解到,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底线,关键在于开展动态监测,实施精准帮扶。   春天的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科尔沁左翼中旗,天气还略有寒意,保康镇白吉来嘎查村民王淑河的内心却很温暖。      2024年
=*=*=*=*=*=
当前为第1/5页
下一页-
=*=*=*=*=*=
返回新闻列表
返回网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