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加强债市建设!央行发布最新报告
== 2025-5-9 21:46:34 == 热度 189
降准、降息、创设并优化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推出支持科技创新的新政策工具等。业内人士表示,这一揽子政策出台实施非常及时,在遭受外部冲击的关键时点,稳住市场稳住预期,体现了货币政策的积极作为,更好支持扩大国内需求,有效支持经济合理运行。从近年央行实践看,央行政策出台后会及时传导至金融系统,政策效果显现是比较快的。 宏观政策思路转变 提振消费成关键点 去年10月,央行行长潘功胜在金融街论坛发言时表示,宏观经济政策的作用方向应从过去的更多偏向投资,转向消费与投资并重,并更加重视消费。本次《报告》有多篇专栏从不同角度体现出宏观政策思路的转变。 提振消费是当前扩内需稳增长的关键点。《报告》在专栏中聚焦支持提振和扩大消费,体现了宏观政策更加注重促消费。我国最终消费支出占GDP的比重相比美日等国家还较低,提升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有较大潜力。面对外需的不利冲击,有必要将促进消费内需置于更加优先的地位。 目前我国消费金融服务体系已较为完善,金融机构围绕不同消费场景创新推出多元的消费信贷产品和服务模式,有效激发了市场活力。5月9日,央行宣布设立5000亿元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市场专家认为,此项政策从消费供给端发力,能够更好满足群众消费升级的需求,未来与财政及其他行业政策配合,还可体现更多协同效应。 今年以来,我国财政支持力度明显加大,地方新增专项债发行提速。《报告》在专栏中对比中美日政府债务情况,指出考虑到庞大的国有资产和较低的政府负债水平,中国政府债务扩张仍有可持续性。 业内专家指出,积极的财政政策下阶段关键是要进一步调整支出结构,更多向有消费效应的领域倾斜,加大养老、育幼、医疗等服务消费投资力度。同时要强化基础保障,加大对农村老年人口、低保人员等重点人群保障力度。 《报告》在专栏中还指出,促进物价合理回升,需要推动经济供需平衡,关键在于扩大有效需求。业内专家认为,价格首先取决于商品供需关系,货币是次要因素。当前货币增长持续快于经济增速,但物价仍处低位。增加货币供给,供需关系没有改善,不能有效提高需求;如果是推动供给扩张,供过于求格局下物价低迷状况很难改变。价格调控思路上也要从以前的防“哄抬物价”转向防“低价倾销”。 加强债券市场建设 一段时间以来,国债收益率波动较大,也引起各方关注。本次《报告》在专栏中对债券市场利率风险和债券市场相
=*=*=*=*=*=
当前为第2/4页
下一页-上一页-
=*=*=*=*=*=
返回新闻列表
返回网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