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打造“精品”投行才是券商投行的根本出路
== 2025-7-2 8:50:47 == 热度 190


  来自中国证券业协会的数据显示,截至6月24日,其官网公示的保荐代表人数量共有8481人,与2024年底登记的8799人相比,减少了318人。这也是三年来保代人数首次出现下降。个人以为,保代人数缩水,或预示着券商保荐行业生态将发生变化,打造“精品”投行才是券商投行的根本出路。

  2021年至2023年,中证协登记的保代人数分别为7393人、7834人、8632人,2022年、2023年同比分别增加441人、798人。虽然与此前两年增加的人数相比,2025年上半年减少的保代人数并不算多,但半年时间超过300人的减幅,显然也不算少。
  
  保荐机构作为资本市场的中介机构,在新股发行、上市公司再融资等方面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保荐代表人作为从业人员,在其中的作用同样是不言而喻的。某种意义上,券商保荐项目质量高低、成败与否,与保代的职业胜任能力以及是否勤勉尽责密切相关。
  
  今年上半年保代人数出现缩水,原因无疑是多方面的。首先,IPO持续低迷的影响。资料显示,从2021年至2024年,IPO数量分别为524家、428家、313家、100家,2025年上半年,新股IPO同样没有出现高潮。由于市场行情整体不佳,上市公司再融资同样会受到影响。某些券商投行部门一年都没有一单成功的IPO或再融资案例,业绩下滑,收入下降,保代转投其他部门或转行的不在少数。
  
  其次,监管部门处罚的影响。去年9月份,中证协发布修订后的《证券公司保荐业务规则》,在A、B、C三类名单基础上新增一项D类(即暂停业务类)保代名单。今年录入此名单的保代有9人,因暂停业务资格,上述人员已不在公示之列。此外,2025年保代被罚案例多达52次,涉及20家券商。暂停业务与被罚,以及强监管下会加速某些从业人员的退出。
  
  此外,券商投行业务的竞争是非常激烈的。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下,不排除某些从业人员萌生退意或被其他行业挖角的可能。
  
  如果仅仅从我国资本市场的规模看,8400多名保代似乎并不多。但如果从每年IPO的数量以及上市公司再融资的项目看,保代从业人员似乎又“过剩”了。两者的出现看起来是矛盾的,但却也是不争的事实。
  
  目前沪深北市场挂牌的上市公司已超过5000余家,与全球其他资本市场相比,数量上并不少。而且,国内大型央企、国企等大都已上市,
=*=*=*=*=*=
当前为第1/2页
下一页-
=*=*=*=*=*=
返回新闻列表
返回网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