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眼镜行业观察:产业链确定性高的环节有哪些
== 2025-8-7 13:55:18 == 热度 188
打电话、听歌等诸多功能。例如,雷鸟创新技术(深圳)有限公司的雷鸟V3AI拍摄眼镜,于今年1月份正式上市;灵伴科技自主研发的智能眼镜Rokid Glasses,今年2月份在浙江杭州余杭区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上展示时,凭借提词功能火遍全网。海外企业Meta 推出的Ray-Ban Meta,已于今年4月份面向用户开放实时翻译功能。(AI眼镜可实现的功能和场景,图片来源:国投证券研报《AI 眼镜万亿市场如何掘金?》)虽然AI眼镜已经实现了多种功能,但在行业面前仍然有一个共性问题制约着渗透率的提升,那就是如何做好性能、续航、重量的平衡?不论是AI眼镜还是AR眼镜,作为一个需要长时间佩戴的设备,其首先是需要满足用户对于一款眼镜的基本需求,那就是佩戴舒服,因此其对于眼镜的重量有着极为严苛的要求。在Omdia高级分析师林麟看来,如果AI/AR眼镜的重量超过50克,就很难在市场上存活。以Meta产品为例,3-4小时续航仅支持30分钟全时录像,若实现12小时全天候佩戴,需在50g重量限制下将续航提升4倍。因此如何平衡好三者的关系将是未来行业竞争的重点。对此有业内人士指出智能眼镜大家一般简单理解为“智能+眼镜”,但关键的问题是智能和眼镜各自所占的比例是多少。目前,大部分人佩戴的是传统眼镜,对于下一代的智能化产品,是一开始就大幅提高智能比例,还是逐步渗透,这是需要思考的原点。产业链确定性较高的环节有哪些即便AI眼镜还有需要解决的问题,但从整个行业和产业链来看,仍然有一些确定性较高的环节。国投证券认为AI 眼镜产业链价值分配为微笑曲线,价值集中于核心零部件、下游品牌及渠道。具体来看,国投证券指出AI眼镜上游为核心器件与模组制造的研发及制造,是 AI 眼镜性能与成本的核心决定因素。除了AR 光学显示和光学环节以外,产业链上游技术基本没有难点和障碍。从价值分布来看,核心计算芯片(SOC)(价值占比约 20-40%)和结构件占主导,AR 眼镜还包括光学显示模组及镜片(高精度超薄),根据艾瑞咨询,光学显示模组成本占比约 43%。芯片目前由高通主导高端市场(如 AR1 芯片), 国产厂商(恒玄科技、瑞芯微)在中低端加速替代。美国 Lumus、WaveOptics 在光波导技术与微型显示领域领先,光学显示模组行业当前卡点在于光波导良率低、Micro-LED 量产难度大,建议关注技术
=*=*=*=*=*=
当前为第2/3页
下一页-上一页-
=*=*=*=*=*=
返回新闻列表
返回网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