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业证券张忆东:南向资金改写定价逻辑港股中长期上涨趋势确立
== 2025-9-3 10:03:28 == 热度 189
引南下资金外,港股新消费、科技、创新药的龙头公司吸引了更多增量资金。在中国社会财富向权益资产配置的背景下,内地资金南下趋势仍将长期持续。
一方面,中国内地低利率环境下,保险资金等长线资金仍将是买入港股的重要力量。2025年,金融业、电讯业和能源业这三个高股息代表性行业继续吸引港股通资金流入,截至8月25日占港股通净流入额的比例约为25%。
另一方面,优质成长股成为吸引港股通资金的新亮点。2025年港股通的投资风格更偏重成长风格,净流入集中在非必需消费、资讯科技业,分别占比52%、16%,这两个行业合计吸引了70%的港股通资金。普通股票型和偏股混合型基金的港股仓位占比也不断创出历史新高,持续增持科技、新消费和创新药等板块。
赚钱模式从“确定性溢价”扩散到“成长溢价”
随着资金结构“在岸化”、估值凸显全球洼地效应以及互联网平台竞争环境改善预期增强,2025年港股市场正汇聚多重动能,摆脱“低估值陷阱”,迎来生态与信心的双重修复。
张忆东认为,当前港股资金面初步摆脱“外资主导的离岸市场”之困境,主要体现在中资对于央国企港股红利资产以及半导体、优质新消费、创新药行情的主导性越发明显。相比过去四年,港股正在发生质的变化,港股投资的底层逻辑正逐步转向泛中资主导的“在岸市场化”,内资逐步成为香港股市的中流砥柱。
“越来越多的内资机构把港股当做中国资产的主战场之一。”张忆东表示,除保险资金外,内资活跃资金,包括公募、私募、游资、牛散等,都是2025年港股市场重要的增量驱动力,且持续性强。其中,主动型公募基金港股投资市值占基金股票投资市值比例今年6月底已达17.5%,创历史新高。
在张忆东看来,南下资金的多元化和持续性,有利于增强港股“在岸化”特征,港股的投资风格也更加多元化,赚钱模式从“确定性溢价、价值红利”进一步扩散到“成长溢价”。与此相呼应的是,港股市场成交活跃度显著提升,今年以来恒生综指日换手率平均超过0.5%,较2021年-2024年的均值0.35%有明显改善,市场生态从“港股无梦想”的沉闷环境中逐步走出。
“投资者对成长性资产的估值容忍度提升,资金不再只集中在确定性高的一线龙头股,而是向二线龙头和中小盘股扩散。未来随着南向资金进一步向消费科技等行业扩散,更多中国优质公司的长期价值、远期价值有望被深入挖掘并进一步重估。”张忆东说。
从估值层
=*=*=*=*=*=
当前为第2/4页
下一页-上一页-
=*=*=*=*=*=
返回新闻列表
返回网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