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股三季报的“虚”与“实”
== 2025-10-28 6:59:59 == 热度 192
费增速有望保持在10%左右,保险板块具备持续修复空间。但也有观点指出,投资收益作为周期性强、波动性大的收入来源,难以持续支撑险企高速增长。2025年前三季度的资本市场表现强劲,沪深300指数累计上涨约20%,但这种上涨行情能否持续存在不确定性。从负债端看,各家保险公司正在积极推动产品结构优化,增加分红险等浮动利率产品销售,减少对利率敏感性大的寿险的销售,通过负债端改善提供支撑。2025年前9个月,中国太保子公司太保寿险累计原保险保费收入2324.36亿元,同比增长10.9%;新华保险累计原保险保费收入1727.05亿元,同比增幅高达19%。上市保险公司加速推进产品结构转型,分红险等浮动收益型产品成为发力重点。2025年上半年,中国人寿个险渠道分红险占个险渠道首年期交保费比重超50%,太保寿险新保期缴中分红险占比提升至42.5%。财产险业务方面,非车险“报行合一”逐步落地,将帮助保险公司有效控费,改善承保表现。华泰证券粗略估计,非车险行业“报行合一”在11月1日正式实施后,或能够压降相关财险公司综合成本率0.2~0.9个百分点。险企如何应对波动新常态?随着会计准则的变化和市场环境的波动,保险业业绩分化可能成为新常态。2025年首季业绩已呈现出“分化+波动”两大关键词。当时,中国人保实现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43.4%;中国人寿增长39.5%;而中国平安却同比下降26.4%。2025年上半年,中国平安成为上市险企中“唯一负增长企业”,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8.8%。这种分化凸显了不同保险公司在面对相同市场环境时的策略差异。平安将其67%的股票资产划入OCI账户,这意味着这部分资本利得不会进入当期利润表。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新华保险通过举牌杭州银行并变更会计科目至长期股权投资,单季度获得一次性收益增厚。面对业绩波动,中小险企获得了监管的缓冲空间。与大型险企相比,中小保险公司在这一轮监管升级中受到的影响尤为显著。2025年二季度险企偿付能力整体有所改善,但部分公司仍面临公司治理、流动性等风险挑战。面对未来的不确定性,保险公司正在加强资产负债统筹管理。中国人寿已将其资产负债有效久期缺口从去年的超2年缩减至今年一季度的1.5年。从长远看,保险行业盈利改善逻辑仍在持续兑现,其核心动力来源于“资产端权益配置多元化、负债端成本有效管控,以及市场格局向头部集中”的三重驱动。多家券商机构对保险
=*=*=*=*=*=
当前为第3/4页
下一页-上一页-
=*=*=*=*=*=
返回新闻列表
返回网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