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资本市场合力打通创新“血脉”
== 2025-10-28 7:14:46 == 热度 192
的创投力量。来自上交所的数据显示,约九成科创板公司在上市前获得创投机构投资,一级市场投资总额约4500亿元。
迈向“十五五”,如何更好投资硬科技,畅通“科技—产业—资本”的良性循环?
大力培育耐心资本,精准浇灌创新之源。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田轩建议,大力培育专注“投早、投小、投硬科技”的长期资本,并通过设计差异化的金融政策,引导更多社会资本敢于布局基础研究这片“价值洼地”。一村资本总经理于彤分析称,硬科技的突破往往源于高校、科研院所或小型初创团队的原始创新。一级市场资金在此刻注入,如同为技术的“种子”阶段提供养分,是促使创新从实验室走向市场的第一推动力。
灵活引入长期资本,畅通多元退出渠道。目前一级市场主要资金来源于地方政府和国有企业,市场化资金不足,这与资本市场目前退出不畅、没有形成良性的回报机制有一定关系。资深投行人士何俣呼吁,针对真正支持科创的投资机构,给予更宽松的环境,并且在退出机制上更为灵活;优化资金结构,通过税收递延、优化考核等引入长期资金。
“只有打通一级市场敢投、二级市场接得住的循环,才能真正培育出一批能够支持新质生产力发展的耐心资本。”东方富海创始合伙人、董事长陈玮呼吁道。
聚力源头创新 畅通全产业链循环
创新浪潮,奔涌向前。若将“科技—产业—资本”的循环喻为江河,源头创新便是那最初的活水,决定着流域的广度与深度。展望未来五年,打通创新“血脉”,必须溯至源头、疏浚全链,以资本市场之合力,激活从“0到1”的颠覆性力量,催生从“1到N”的裂变式增长。
《建议》提出,“十五五”期间,加强原始创新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完善新型举国体制,全链条推动集成电路、工业母机、高端仪器等重点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取得决定性突破。强化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原始创新导向,产出更多标志性原创成果。
“在当前激烈国际竞争背景下,源头创新已非‘可选项’,而是关乎生存与发展的‘必答题’。”中国浦东干部学院经济高质量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教授胡云超表示,我们必须拥有属于自己的“技术源代码”,否则产业升级终将受制于人。这要求资本市场的视野必须更具战略性和前瞻性,从“摘果子”转向“育苗圃”,敢于为长周期、高风险的原始探索注入耐心与信心。
然而,创新价值的完美实现,绝非单一环节的突破所能及。从“书斋”走向“车间”,从“论文”走向“产品”,创新之路仍面临诸多“
=*=*=*=*=*=
当前为第4/5页
下一页-上一页-
=*=*=*=*=*=
返回新闻列表
返回网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