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科技系列研究3:行业简评:洲际量子通信突破,低成本全球组网渐行渐近
== 2025-3-28 16:49:07 == 热度 191
(以下内容从上海证券《量子科技系列研究3:行业简评:洲际量子通信突破,低成本全球组网渐行渐近》研报附件原文摘录)主要观点实现上万公里星地量子通信,实用化卫星量子通信组网取得新突破。3月20日,据中科院之声公众号,中科大潘建伟团队领衔的研究团队在国际上首次实现量子微纳卫星与小型化、可移动地面站之间的实时星地量子密钥分发,在单次卫星通过期间实现了多达100万比特的安全密钥共享,并在中国和南非之间相隔12900多公里的距离上建立了量子密钥,完成对图像数据“一次一密”加密和传输。相关研究成果3月20日发表于《自然》杂志,《自然》评价其为“向长距离安全量子通信的现实飞跃”。量子守护信息安全,中国团队已开展了一系列开创性研究。基于量子密钥分发的量子保密通信是迄今唯一可实现“信息论可证”安全的通信方式。目前,基于光纤链路的城域城际量子通信已发展成熟并初步得以应用,量子密钥分发技术已应用于政务、电力、金融等领域。利用卫星平台进行自由空间量子密钥分发,能够有效克服光纤存在的固有损耗以及难以覆盖全球的问题,实现全球范围的量子保密通信。中科大等科研机构在星地量子通信方面开展了一系列开创性研究。“墨子号”量子卫星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了星地量子密钥分发,并与地面光纤量子保密通信骨干网“京沪干线”构成首个天地一体化广域量子保密通信网络。但由于“墨子号”量子卫星无法直接覆盖全球,发射多颗低成本微纳量子卫星并实现组网运行,已成为构建高效率、实用化、全球化量子通信网络的迫切需求。中国量子通信研究成果瞩目,全链条创新领跑量子科技领域。目前中国在量子通信领域的研究形成了覆盖卫星、地面网络到国际合作的完整技术体系。2016年,中国发射“墨子号”量子卫星,首次实现星地量子密钥分发,验证了卫星量子通信可行性。2021年,结合“墨子号”卫星与“京沪干线”地面光纤网络,中国建成覆盖4600公里的天地一体化量子通信网雏形,连接北京、济南、合肥、上海等32个节点,支持金融、政务等150多家用户的安全通信。2022年,中国发射国际首颗量子微纳卫星,成本仅为“墨子号”的1/20,卫星自重、载荷重量也降低约一个数量级,但光源频率提升约6倍。本次中国与南非合作实现跨越12900公里的量子通信实验,是人类首次实现
=*=*=*=*=*=
当前为第1/2页
下一页-
=*=*=*=*=*=
返回新闻列表
返回网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