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政策与技术共振 上市公司积极布局可控核聚变领域
== 2025-5-26 0:17:06 == 热度 188

    本报记者 徐一鸣    在全球能源转型的背景下,可控核聚变作为一种具有巨大潜力的清洁能源技术,正逐渐从实验室研究走向产业化应用。与此同时,上市公司在可控核聚变领域积极布局。    中国投资协会上市公司投资专业委员会副会长支培元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可控核聚变已成为保障未来能源安全、实现“碳中和”目标的关键力量之一,产业正在进入“技术验证+产能扩张”双轮驱动周期。    事实上,自“双碳”目标提出后,我国对可控核聚变领域支持力度不断加大。例如,2024年1月份,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七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推动未来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聚焦核能、核聚变、氢能、生物质能等重点领域,打造“采集—存储—运输—应用”全链条的未来能源装备体系。    在此背景下,我国在可控核聚变技术上取得多项重大突破。例如,今年3月份,我国新一代人造太阳“中国环流三号”首次实现原子核和电子温度均突破1亿度,综合参数大幅跃升。    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建刚表示,预计我国可在2027年建成聚变能实验装置,并在5年内看到“核聚变点亮的第一盏灯”。    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预计,2030年至2035年期间,全球核聚变装置市场规模有望达到2.26万亿元。    政策与技术共振,为可控核聚变产业链企业带来发展机遇。例如,江西联创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表示,目前公司子公司江西联创超导技术有限公司新增中标中国核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子公司中国核工业二三建设有限公司招投标业务和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招投标业务,提供用于可控核聚变相关研究的D型高温超导磁体系统的研发服务。    金杯电工股份有限公司作为全球扁电磁线龙头和电线电缆优势企业,目前,部分产品已应
=*=*=*=*=*=
当前为第1/2页
下一页-
=*=*=*=*=*=
返回新闻列表
返回网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