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提单产、减损耗、“战”旱情——燕赵大地“三夏”生产一线观察
== 2025-7-1 21:50:10 == 热度 191
  新华社石家庄7月1日电 题:提单产、减损耗、“战”旱情——燕赵大地“三夏”生产一线观察   新华社记者赵鸿宇   燕赵大地夏收夏种工作渐入尾声,不少地块创造了新的高产纪录。同时,河北积极推进小麦在机收、储藏等环节减损,将金黄麦浪最大限度转化为“丰收的粮仓”。   眼下,河北部分地区遭遇持续高温天气,不少地方多措并举抗旱保苗,预防各类病虫害,为秋粮丰收奠定基础。   千方百计提单产   “虽然今年天旱,但咱这麦子不仅稳住了产量,还略有增产。”河北省邱县杨省庄村种粮大户董永青说,他共流转了800亩土地,今年每到小麦生长的关键节点,总有农技人员“手把手”指导,特别是“一喷三防”,农技人员根据苗情精准配药,效果实实在在。   图为邱县杨省庄村小麦收获现场。新华社记者赵鸿宇 摄   河北省农业农村厅种植业处二级调研员董海岳说,河北对冬小麦实施了“一喷三防”全覆盖,部分有条件的地区还增加了一次“一喷三防”,有效遏制了病虫害暴发。   河北省小麦产业体系顾问郭进考分析,“一喷三防”能显著提升小麦千粒重,是绿色增产的关键。   麦收刚过,董永青便争分夺秒抢种玉米。“往年一亩地种4200多株,今年我选了耐密良种,能种5500株以上,从源头上给丰收打下了基础。”董永青说,伴随着播种还铺设了水肥一体化管道,按照往年经验,这能节水节肥15%以上。   董海岳说,为进一步推动农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河北省组织100余名省级产业体系专家,开展“一对一”包县指导和培训服务,牵头创建省级单产提升示范田,并会同1000余名市县技术骨干、4.5万名村级农技员,实行全过程、全环节联合攻关指导,推动合理密植、水肥一体化、精准整地等单产提升关键技术措施落实到位。   精准发力减损耗   “减损不光看机器,也看农机手技术。”河北省宁晋县农机手李鹏章说,“收割时需要根据不同地块调整速度,太慢影响效率,太快会有麦粒抛洒出去。特别是拐弯时,操控转向杆要稳,让收割台尽量与前进方向保持一致。”   河北省农机化技术推广总站副站长郑龙说,减损就是增收。河北已连续多年实现小麦机收损失率下降,按照河北2024年冬小麦总产量算,机收损失率降低0.1%,就相当于节约粮食约1450万公斤。   在小麦喜获丰收的同时,河北不少粮食仓储企业迎来收储高峰期。河北柏粮粮食储备集团有限公司根据冀南地区气候特征,开展小
=*=*=*=*=*=
当前为第1/2页
下一页-
=*=*=*=*=*=
返回新闻列表
返回网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