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数”而起——天津培育数字经济发展新优势
== 2025-7-11 11:36:41 == 热度 188
天津市人工智能计算中心内,一排排计算机机柜昼夜不息地嗡鸣。每一秒,都有海量数据在此流转、运算,转化为经济发展的数智力量。
当数字浪潮与经济发展深度交融,渤海之滨的天津,正乘“数”而起,在数字经济赛道上打造发展新优势。
企业向新有了“数字底座”
走进天津贝芸科技有限公司实验室,工程师们敲击代码的嗒嗒声此起彼伏。
“我们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就是通过人工智能来‘智’药。”贝芸科技总经理周晓菲补充说,这是“智慧”的“智”。
“依托自主研发的人工智能大模型,新药早期发现周期缩短80%。”周晓菲说。
企业所需的算力,正来自不远处的天津市人工智能计算中心。基于华为昇腾架构的300P纯国产化算力,位于河北区的智算中心已为数百家如贝芸科技这样的企业提供支撑。
天津市人工智能计算中心外景。新华社记者孙凡越 摄
天津市人工智能计算中心负责人孔祥朋介绍,中心成立两年来,已联合孵化了25个垂直行业大模型、160余个人工智能行业解决方案。
“值得一提的是,这些大模型80%以上已应用于制造业,涵盖生物医药、高端装备、汽车等关键领域。”孔祥朋说。
天津市数据局副局长周胜昔介绍,天津算力供给和服务能力显著增强,其智算资源规模达10000P,利用率达到90%。天河新一代超级计算机,直接用户规模则突破万家,带动经济效益超350亿元。
产业发展有了“数字助力”
“无论货车行驶在哪里,都可以精准显示出它所在的位置、运输的轨迹,包括行驶速度和冷链车厢内的温度。”在位于天津港保税区的G7易流总部,G7易流副总裁万俊指着“智慧大脑”数据平台上的一个个“小点”介绍。
作为一家物联网软件服务公司,企业针对跨境运输中可能遇到的货物“失联”、生鲜“变熟”、转运不及时等痛点,为货物安装“追货管家”“冷链管家”等设备。
“以前货物出境,货主难以掌握具体信息,而且数据往往有延迟。”万俊说,现在依托物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货物实现全球定位、温度全程监测。目前,G7易流服务3万多家中小物流企业,累计连接超400万辆重卡。
这是天津数字经济发展的一个缩影。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天津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实现营收1329亿元,同比增长12.2%;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9.4%。
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数字”的力量也不能忽视。
7月7日,机械臂等
=*=*=*=*=*=
当前为第1/2页
下一页-
=*=*=*=*=*=
返回新闻列表
返回网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