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寻觅心灵的家园”况晗胡同绘画作品展举办
== 2025-7-11 16:43:17 == 热度 188
  中证报7月11日,“寻觅心灵的家园——况晗胡同绘画作品展”在北京西单蒙藏学校旧址西廊艺展中心举办。本次展览由长安街红旗读书基地主办,集中呈现艺术家况晗近年来以北京胡同为主题的77幅绘画作品。展览不仅以笔墨勾勒胡同的烟火记忆,更以艺术语言呼应新时代“保护历史文脉、传承文化基因”的深刻命题。展览将持续至8月3日,向公众免费开放。 景山一角   胡同,新时代中重焕生机   北京胡同,是千年古都的“活的历史”。从元代棋盘式街巷的形成,到如今承载着市井烟火的文化符号,胡同不仅是城市空间的脉络,更是连接历史与当下的精神纽带。   近年来,北京以“老城不能再拆”为原则,通过腾退修复、微改造等“绣花”功夫,让1000余条胡同重焕生机:雨儿胡同从拥挤的大杂院变为“老巷幽宅静树依”的温馨院落,草厂四条在保留青砖灰瓦的同时配齐“全电厨房”,胡同里的“老记忆”与“新生活”正交织成新的文化图景。况晗的创作,正是这一历史进程的艺术注脚。   在传统与现代中寻找“心灵家园”   作为在什刹海胡同里生活了30余年的“胡同画家”,况晗对这片土地有着深切的情感联结。他曾为北京胡同拍摄3万余张照片,用2000余幅画作记录胡同的晨昏四季——从斑驳的砖墙到斜挂的灯笼,从青石板路上的树影到晾衣绳下的家常絮语,他拒绝将胡同简化为“老北京”的符号,而是以细腻的观察捕捉其“活态”:一扇半开的窗、一方爬满绿藤的院墙、转角处飘来的糖画香气,都成为画面中最动人的注脚。   “‘胡同是乡愁的载体’,我的画笔想记录的,正是这种‘活着的文化’。”况晗在谈及创作时表示,“胡同里既有老墙根下下棋的大爷、推自行车的街坊,也有开咖啡馆的年轻人、用手机拍晚霞的游客——这才是胡同最真实的模样,也是我们的‘心灵家园’。”   本次展览中,《红线胡同》《花市上三条》《爱民街》《雪中白塔》等作品尤为亮眼。《红线胡同》以宽线条铅笔捕捉胡同墙壁的斑驳质感——裸露的风化砖块、岁月侵蚀的墙缝、自然沉淀的尘土痕迹,通过层次分明的灰色调,还原了胡同历经风雨的沧桑感;《花市上三条》聚焦于胡同的日常场景:如晾衣绳下的家常絮语、墙角的盆栽、邻里间的互动,甚至叫卖声中的生活气息;《爱民街》则延续了其“记录历史与人文”的创作内核;《雪中白塔》通过铅笔的灰色调勾勒出冬日胡同的静谧与时光的流逝,融合了传统水墨的留白与水彩的透亮,既保留了胡同的历史
=*=*=*=*=*=
当前为第1/2页
下一页-
=*=*=*=*=*=
返回新闻列表
返回网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