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O上会前夜暂缓,35亿元估值的节卡股份成色几何?
== 2025-8-11 16:31:41 == 热度 206
在一群“80后”带领下,节卡股份已成长为协作机器人赛道的第一梯队企业。 节卡股份的IPO被上交所科创板受理已两年有余,在即将上会前夕,突踩“刹车”。 据上交所公告,上市审核委员会将于2025年8月8日召开2025年第30次上市审核委员会审议会议,审议节卡机器人股份有限公司(节卡股份)首发上市申请。可就在节卡股份上会前一天(8月7日),上交所发布补充公告称,“鉴于节卡机器人股份有限公司尚有相关事项需要进一步核查,按照相关规则和程序,决定取消本次审议会议。” 作为一群“80后”主导的“机器人”企业,自2014年成立以来,在资本青睐下,估值节节攀升,最高突破了35亿元。那么,节卡股份究竟是一家怎样的公司? 附图:上交所上市审核委审议会议补充公告 来源:上交所网站 核心产品具有良好通用性 协作机器人正成为机器人领域中的新兴分支。近年来,随着制造业向“柔性制造”转型、服务业对“人机共融”需求攀升,市场对机器人的要求从“笨重高效”转向“轻量智能”——这种变化推动着协作机器人行业进入快速发展期。 作为国内协作机器人头部企业,节卡股份业务覆盖整机研发、生产、销售全链条,同时延伸至机器人系统集成领域,提供从单机到产线的自动化解决方案。 技术积累是企业竞争的基石。节卡股份围绕协作机器人的核心零部件、整机及应用,构建了一套完整的技术体系,并形成核心技术优势,这一点在公司产品性能上能得到明显体现:协作机器人的自重负载比(即自身重量与最大负载的比值)达到行业领先水平,重复定位精度控制在±0.02毫米以内(相当于头发丝直径的1/3),力控精度达到了0.16牛,部分产品防护等级可达IP68(防尘防水最高标准),其Zu7产品获得了协作机器人行业内的首个 MTBF 80000小时可靠性证书,率先达到2016年国家发改委发布的《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提及的“8万小时”。截至2024年底,公司已累计获得53项授权发明专利、132项实用新型专利及67项软件著作权。 节卡股份的协作机器人具有良好通用性,既能在“中国天眼”FAST的馈源舱内辅助工程师检修精密设备,也能在汽车工厂里精准完成水冷板焊接;既能在航空发动机叶片打磨中保持微米级误差,也能在半导体封测车间完成高洁净度操作。 这种“通用性”让其应用场景突破传统工业机器人限制
=*=*=*=*=*=
当前为第1/5页
下一页-
=*=*=*=*=*=
返回新闻列表
返回网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