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震有科技试飞eVTOL成功,通信科技解锁低空经济新机遇
== 2025/11/14 16:23:08 == 热度 189
    2025年11月,科创板通信科技企业震有科技(688418.SH)首次成功试飞eVTOL!

    据悉,本次试飞成功的飞行器由其子公司深圳反重力科技自主研发,具备“一键起降、一键返航”的自主飞行模式,在起降、悬停、转向、自主返航等多个关键指标上表现出色,已实现的最大航程约15公里,最大飞行速度约100公里/小时。

    除了本次试飞的飞行器,该企业还在个人穿戴飞行器、智能无人机旅游观光系统等方向进行前沿技术探索与布局,致力于和震有科技一起实现智能无人机旅游观光系统的商业化。

    这是震有科技在低空经济领域的又一个里程碑。早在去年,其旗下公司鹏有飞行科技就在广东倾力打造了“低空星舰基地”,探索飞行器站点间的数据融合与飞行管理。

    在各eVTOL厂商与车企竞逐飞行器制造的当下,通信服务商巨头震有科技的躬身入局为我们揭开了低空经济浪潮下,巨大的基础建设需求。或许,卫星通信技术,才是低空经济的最后一块拼图?

    数据基建产能稀缺,政策推动民企研发共建

    低空经济想要真正落地,飞行器能飞起来只是第一步,围绕着低空经济的空域管理方面依旧存在着大量技术与产品上的空白。

    首先,想要保证低空空域中无人机和飞行器的飞行安全,就要搭建对应的指挥调度系统,实现对飞行器的的实时监控、调度和应急处置。因此,需要在空域内实现低空通信、导航、感知三大网络的搭建和集成。

    低空经济的商业化落地场景导致了低空飞行环境的复杂性,例如城市物流配送场景需要解决高楼对GNSS信号的遮挡问题和复杂光照下目标识别精准度的问题;应急救援场景则需要满足煤矿、火灾、城市洪涝等极端环境下视觉与雷达的融合信息和电磁干扰等问题。

    因此,搭建低空指挥调度系统是一项多学科交叉融合、具备系统复杂性的高技术门槛工作,这也导致了低空经济中该类型企业的稀缺性。每经智库发布的《城市低空经济“链接力”指数(2025)》显示,截至2024年,全国低空经济企业数量已达14707家,其中低空基础设施中国民航局2024年发布的《低空经济产业运行监测报告》企业数量仅占4.6%显示,国内具备无人机运营合格证的企业已突破1.2万家,但真正能提供“空域保障+数据链+调度反制”全链条服务的不足5%。

    为解决低空
=*=*=*=*=*=
当前为第1/3页
下一页-
=*=*=*=*=*=
返回新闻列表
返回网站首页